第468章(第3/3頁)

徐書記詫異道,“這怎麽說?”

老板笑道,“咱政府說了,咱青山那麽多藥材總不能光靠人家,咱自己得有銷路。就在縣裏招商,我們要是賣出了藥材,政府都給我們補貼的。所以啊,我們都是為了銷量,利潤特別低。”

“……”

徐書記不好意思空手走 ,買了一些幹靈芝,準備回去泡茶喝。

可把老板高興壞了,直說要多給點。

拿著自己的靈芝,徐書記問道,“青山人現在過的怎麽樣?”

“好呢,比以前好。”老板做成了一單生意,這會兒心情很好 ,“街上熱鬧多了。同志你有空過去玩玩。對了,你想不想做藥材生意,要不我給你牽線?”這也是有提成的。

徐書記:“……”

下午 ,徐書記才回到辦公室。

這半天時間他比往日裏都要用心的去觀察自己治理之下的邊州人民。

還是那樣窮。

哪怕就和他之前計劃的那樣,建設制藥廠對城裏招工,也改變不了邊州的經濟。

只能重走曾經的路而已。

在這些認知之下,他心裏的天平也開始轉移了。

就這麽糾結了兩天,下面也將年前安排的調查的數據送過來了。

徐書記坐在辦公室裏仔細的看數據。

人多,耕地少,是邊州的缺陷。

農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也是邊州的一個特點。

而且在計劃生育之前,生育並沒有控制,二十到三十這個年齡層的年輕人特別多。

仿佛一項一項的數據都在告訴他,不改變,局面更嚴峻。

蘇青玉這會兒也在看數據。

和徐書記不同,她看的心情還算不錯。

這麽多的青壯年,是邊州發展的重要力量。

蘇青玉希望能夠引導他們,共同建設自己的家園。

一部分人留在邊州發展基本盤,另外一部分敢想敢拼的同志,則出去沖鋒陷陣。

比如將邊州的這些特產銷往全國各個城市各個地區。

光靠土特產公司可不行,還是得靠人。

未來,她還是要培養一大批的藥材商人。將邊州的藥材都換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