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第2/3頁)

哪怕光是看看這些地方的基礎建設,以及農民同志的住房,呂書記都一臉的羨慕。

他都沒掩飾自己的羨慕,一邊看,一邊感慨花崗發展好,說他們邊州也不知道哪一年能發展成這樣。

“我們邊州窮啊。”

呂書記翻來覆去就這一句話。

趙書記後面都不知道怎麽接了。

邊州窮,誰還不知道啊?

晚上是在花崗食堂吃的,因為是冬天,所以吃的火鍋。

現在花崗肉制品齊全,再也不用動不動就全魚宴了,總算能搞個各種肉類酒席了。

呂書記吃的香噴噴的,邊吃還邊喝酒,喝多了點,就說起了自己當年去邊州的日子。

當年他去邊州時候也才三十歲,說起來都二十多年了。“我記得是六零年吧。那會兒不是喊著自願支援農村搞建設嗎?我就報名了。那會兒我們都是自願過去的。去的時候還是鄉鎮幹部呢。想著幹幾年就回家,這一晃眼,就這麽多年了。”

趙書記問道,“你怎麽不回來呢?”

“舍不得啊,你去了就知道了,太窮了。剛開始的還是喊著貧窮光榮,邊州市那是最光榮的。你們好山鎮那個山算什麽啊?我們那山才叫山,進了大山,你出都不知道怎麽出來。湖雲四面八方,地行不通,我們邊州就占了個最不好發展的地兒。”

趙書記和他碰了下杯子,“地理位置,那就沒辦法了。”

“是啊,可我就不想認輸。都是祖國的好山好水,我就想發展起來。可我……沒能耐啊。”呂書記說著長長嘆氣,一句話道出了這位老幹部的辛酸。

蘇青玉在邊上安靜的聽著,在這話題上面也沒插嘴。

她對邊州也不是很了解,畢竟她在那一輩子也就二十多歲,而且一直都是在學習,沒去過邊州。

不過因為她要回老家扶貧,所以倒是聽說過湖雲的扶貧項目,邊州好像就是扶貧項目中的一個,不過一直沒成功。

她也是聽說那邊地形很不好,地理位置也不好。

作為湖雲省的邊緣地帶,無法得到省府的全力支持,加上當地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後面底子實在太薄弱了。

她本來以為邊州和雲城一樣,都是幹部們沒抓住機會,現在看看這位為邊州付出一輩子到老書記,她又覺得不可思議。

這樣一位全心全意付出,還特意來花崗學習經驗的老書記,怎麽就沒把那邊帶動呢。

可惜呂書記雖然喝醉了,可他也沒什麽話都往外說。反正反反復復就說那邊窮,至於為什麽窮,他就是不說。

趙書記耳朵都豎起來了,愣是沒聽到想聽到的,幹脆無語的喝酒。

酒足飯飽,趙書記就提出要回運城。呂書記就讓他走,他再在這邊多待待,今天只看了一些大致情況,還想多看看。

趙書記覺得這樣不合適,把人家扔這邊,有些不懂禮數了。

呂書記仗著自己喝了酒,就道,“怎麽,你還怕我偷師不成,不放心我在這邊看?”

趙書記:“……”開始還以為是一位性格好的老同志,沒想到喝了酒之後就成了老無賴了。

他道,“行啊,你就留在這裏,想留多久就留多久,我沒意見。”然後和蘇青玉道,“你們花崗就招待好呂書記,他要是想在這裏過年,你也給他準備一桌年飯。”

蘇青玉聽出這是在說氣話,有些想笑,但是也硬忍住了。

認真保證一定會做好接待工作。

當天晚上,趙書記就走了,回雲城。蘇青玉則讓徐主任他們給呂書記安排了住處。

花崗鎮就有專門接待外來幹部的招待所。十分方便。

忙完之後,蘇青玉回家都好久了。小元寶在家裏嗚嗚咽咽的要媽媽。

蘇青玉聽著聲音,心酸了一下,洗手洗臉換衣服,才過去抱孩子,“哎喲,媽媽回來晚了。”

元歸問道,“都要過年了,還這麽忙嗎”

蘇青玉親了一下閨女,“本來沒那麽忙的,可我們市裏幹部過來參觀檢查,還領了邊州市的書記過來,我不得接待?”

“邊州?”元歸倒是想起來了,“就是之前為元寶捐學校的地方。”

“對啊,我想起來了。”蘇青玉倒是也才想起這茬,她就說是和邊州有個什麽事兒來著。

蘇青玉靠在沙發上道,“那邊情況不大好,挺窮的。你那筆錢也算幫了點小忙了。只要教育搞起來了,總能夠有點用的。”

元歸笑著搖頭,“有件事情我可能沒和你說。我們捐的學校是建起來了,但是去念書的人並沒不多,一個學校就十幾個人。後來元華說給他們免學費,都沒人去。而且,學校建設起來了,但是老師也不好請。那邊條件太困難了。”

蘇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