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第2/3頁)

哪怕他們出門少,也是想有一條好路啊。

而且他們從鎮上下來村子裏的,鎮上的瀝青路和這水泥路是通的,也就是說,人家村裏人上鎮子上,就算下雨天也不會一腳泥。

到了村子的時候更不得了了。

那一排排的紅磚瓦房了。

還有些人家在建房子。

事實上好山的人確實富裕。比傳說中的還要富裕一些。

特別是一些家庭人口多的,大養殖戶,一年的收入就夠他們蓋房子了。

每個月基本上都有出欄的牲畜。加上還參與村裏的投資。一家人幾乎都是雙份收入。

進村之後,還沒來得及眼紅新房子,他們的眼睛又被那些養殖戶家裏的牲畜吸引了。

來這裏參觀的,幾乎家家戶戶也是養了牲畜的。比如一頭豬是必備的。另外還要養點雞。鴨子是沒法養的,沒這個技術。

可因為各種原因,最後存活的雞都不多,一天能有幾只雞蛋就不錯了。

哪裏像好山這下面村子的養豬戶,人家那是拿著籃子在窩裏撿雞蛋啊。

這些人眼熱的時候,村子裏幹部也過來迎接他們了。

客客氣氣的和帶隊的幹部握了手,表示對他們的熱烈歡迎。“東山的兄弟能過來,我們是非常歡迎的。聽說以後我們是要一起合作,以後就是兄弟單位了。”

就有東山的老百姓代表問道,“什麽合作啊?”

“你們不知道嗎?就是以後你們東山也要和我們這邊一樣,搞養殖戶,區裏給你們提供技術,手把手的教,還給你們一起蓋養殖場,以後一起賺錢。就和我們這樣。”

聽到這話,大家一臉懵逼。

有些人倒是想起來了,“之前我們村裏是宣傳來著,說帶我們一起養豬養雞,咱沒聽進去。咱自己家裏不是都養了嗎,也沒發個財。”

好山這邊的養殖戶就不高興了,“怎麽發不了財,我們這邊家家戶戶都養呢,和你們自家養的不一樣。”

有好山的其他養殖戶也過來說了,“政府帶著,和我們自己搞不一樣。人家那有技術,可講究了。手把手的教,還給我們選苗子。還有獸醫幫我們看。等養好了,就有車子集體過來收。咱們一點心都不操。”

說起自己村裏的事兒,好山的人驕傲極了,擡頭挺胸,底氣十足。

東山區的這些人則一個個的更迷糊。原來區裏之前宣傳的是這樣的。可我們那邊幹部怎麽沒動靜啊。

好些人嘀咕起來了,有人就說,自己村裏倒是宣傳了這個。但是還沒來得及動作,就把他們拉過來了。

有些人直接開始罵娘了,說他們村裏宣傳了,就是把文件讀了一遍,然後什麽都沒解釋。他們都沒聽懂。

要知道是這個,他們早就去搞起來了。

光是看看人家拿籃子撿雞蛋,就夠眼熱了。

東山的幹部見他們有些激動,就嚴肅道,“都別急,區裏既然安排過來學習了,肯定是後面有安排的。今天大家就都好好學。這裏是好山,咱別給這裏的同志添麻煩。”

然後笑著和好山的幹部以及養殖戶道,“今天給你們添麻煩了。”

“沒事沒事,以後肯定是要合作的。”幹部們熱情的笑道。

目前花崗的幹部們雖然不知道這個合作後期具體有什麽好處,但是因為長期以來區裏的英明決策帶來的良好發展,他們對區裏的決策都是十分信任的。知道肯定是為區裏老百姓好的。

所以對於這種有好處的事兒,他們也是樂見其成。也生怕在這發展大計裏面拖了後腿。

後面,他們一行人又繼續參觀隊裏的養殖場。

隊裏幹部則負責講解隊裏的養殖戶的一些工作。

從選種育苗,到養殖,到銷售,都有村裏集體管理。

東山區有老百姓代表小聲道,“收入多不多啊?”

“這收入啊,也還好,不算多,人均一個月六十多吧。”

這個數字還算保守了,因為現在經濟發展的緣故,國營單位的工人工資也漲了,從之前的人均三四十,現在也開始漲起來了,差不多翻了個倍。六十也只算是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

但是對於靠種地生活的東山區人來說,這六十簡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高收入。

大夥兒心裏一陣驚愕,不敢相信。

“怎麽可能這麽多呢?”

“怎麽不可能呢?”好山區幹部反問道,然後帶他們去參觀村裏的養殖場。

這養殖場範圍就特別大了。品種也多。

“看到沒,這是村裏的養殖場。我們村裏人都投了錢的,年底都有分紅的。再家家戶戶自己搞養殖,雙份工資,怎麽就沒了?對了,我們這還有年輕人去廣地工廠上班的,人家一個月加加班,百來塊工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