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第2/3頁)

所謂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我也在思考,我們幾個區之間,能不能有互相合作,互為依托的機會。”

這話可讓其他區領導們心裏激動了。

“蘇區長,你真這麽想?”東山區區行激動道。

蘇青玉倒是沒有把話說的太滿,道,“這也是我突然的一個想法而已,還沒有深想。而且也要看市裏規劃怎麽樣,另外就是各個區之間能不能協調一致。有時候想法是很好,實行起來也是很困難的。”

就算只是這麽一個想法,也夠這些人高興了。

至少蘇青玉提出了這麽一個可能,那後面就有無限的可能。

說句沒出息的話,他們可都盼著坐上花崗這列車,一起行駛在致富的大道上面的。

他們也看到了抄作業方面的種種困難,知道實行起來不是一句話的事兒。

所以要是能有更好的路子,當然是更好。這更好的路,用一個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抱大腿。

因為蘇青玉說要看市裏的規劃,大家看向周副市長。

周副市長對於這些地區願意團結搞發展,當然也很欣慰。於是道,“這得回去問問市委的意見。我回去和書記市長都提提。”

於是這些來學習的人也不急著走了,就留在花崗這邊多住兩天,也想多和花崗這邊的兄弟同志們多聊聊發展的問題。

等這些人回去休息之後,江老書記就道,“之前學習的時候愛理不理 ,現在想合作了,就這樣黏糊。”

蘇青玉笑道,“你想想,他們這樣黏糊也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不是也能理解了?最怕的是那種不願意為老百姓費心的人呢。”

江老書記覺得有道理,然後又問蘇青玉,“咱花崗帶著他們這些區發展,會不會被拉後腿啊。”

作為花崗父母官,他當然更重視花崗的前途。

蘇青玉笑道,“不止不會拖後腿,反而還會促進花崗的發展。書記您說,咱們花崗要發展,靠的是啥?”

“農業。”

“沒錯,我們雖然說有工業區,有廠子,但是實際上,我們依托的也是農業資源。但是等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的農業資源的供應肯定是越來越跟不上了。我們需要源源不斷的資源來給廠子供血,適應工業發展的需求。”

她一一舉例,“比如,好山養殖,目前供應給市裏農產品公司,廣地工業區,以及我們花崗食品廠……但是好山養殖範圍就那麽大,潛力挖掘完了後,這些單位需要更多貨源,怎麽辦?當然是挖掘新的貨源,與其去找其他陌生的地區,不如找雲城的其他鄉鎮。都是一個市裏的,配合方面更方便。”

“而隨著養殖範圍越來越大,那些企業就會發現這個資源豐富的地區,那麽他們相關產業投資,肯定也會優先選這樣的地區。而我們花崗本身就是走在前頭的,別人選擇的時候,肯定會優先選擇花崗。豐富的物資資源才能夠讓花崗源源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富裕。”

這就和未來人家開店,都喜歡紮堆開一樣。豐富的資源選擇,才能吸引來大量的顧客。

孤零零的一家店,反而很容易被人忽略。別人覺得沒選擇,都懶得進去看。

而如果在一群店子裏脫穎而出的那家店,絕對會賺的滿盤缽。

江老書記聽完這些,激動的差點拍桌子。

然後覺得自己腦子可能算賬算多了,竟然沒算這些。

“青玉同志,你想的周到。想的深遠啊。”

蘇青玉笑道,“其實我也不是一下子想到的。上次去市裏,趙書記也問過我雲城的發展計劃,我當時答不出來,回來之後,偶爾空了也會想想。但是光我想不行啊,得大家都願意才行。這次他們都來了之後,我的想法就越發的強烈了。”

江老書記笑道,“你能想到就很不錯了。你說換了別人,誰樂意管別人那一畝三分地,不過你覺得,這個好實現嗎?”

蘇青玉道,“也說不準,得看市裏的發展方向。如果他們對其他區有規劃安排,那我們還很不好辦。但是也沒事兒,這事兒能做成,那是好事。做不成,暫時影響不大。”

因為蘇青玉這方想法,江老書記由勉勉強強的態度,變成現在積極促進合作的想法了。

他想讓其他幾個區變成花崗的後勤倉庫。

雖然不太地道,但是至少花崗吃肉的時候,他們還能喝上湯呢。

要有本事,他們也能自己吃上肉。各憑本事了。

另外一邊,周副市長親自回了一趟市裏,和趙書記還有何市長匯報了這個情況。

趙書記正在考慮雲城建設問題,聽到和匯報情況,眉頭挑起來了,然後笑了,“這花崗可真是閑不住啊,時不時的能弄出點動靜來。這次還要帶其他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