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小崗村這個地方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特別是蘇青玉他們這些勵志當村官的。對於這個貧窮的村子有過研究。

這報紙上說的就是小崗村最出名的一件事兒, 全村按血手印, 分田到戶的事情。

蘇青玉也知道, 第二年他們村子確實也大豐收了, 後面很多農村紛紛效仿,再後來就是全國進行農業改革。

陳教授知道她是管基層的, 就想問問她的想法,道,“你是當基層幹部的,你對這件事情怎麽理解?最近很多老同志也討論這問題,看法都不同。”

蘇青玉道,“這樣做, 確實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社員的勞動積極性, 比集體種植更能激發社員的潛力。”

陳教授道,“那你準備在蘇家屯這麽幹?”

蘇青玉搖搖頭,“蘇家屯,如果社員們同意, 我還是想走集體制。”

“這是為什麽?”

蘇青玉認真分析道,“農村的情況不同,這種分產到戶確實能夠有利於提高產量, 激發更多又能力的農民同志, 走上致富的道路。但是蘇家屯不同, 蘇家屯目前已經走上致富的路了。分產到戶,是讓一部分人有能力的人,先走上致富的路。而蘇家屯, 希望能夠帶領所有人致富。”

其實這個問題,當年蘇青玉也和很多志同道合的考村官的同志分析過。

他們都認為,在大環境下,沒有什麽文化和見識的農民同志,除了種地,基本上沒什麽特長。

有能力的農民同志自然可以迅速致富,甚至離開農村。而一部分能力平庸的,就不行了,得有人帶著。

這時候組織的重要性就來了。

不過就目前這個國情來說,讓所有農村脫貧致富這是不可能的。大家還在追求吃飽飯,穿暖衣的階段。

而國家目前也沒有那麽多的資金和人才來幹這活。

更沒有這個市場提供這麽多農副產品去致富。想想未來扶貧工作依然還在做就知道了。所以說,分產到戶,是目前最適合的路子。

陳教授不是研究這方面的,不過她對蘇青玉的分析倒是很贊賞。

“那你覺得國家未來會實行分產到戶嗎?這個村子目前並沒有受到處分。這算是一個信號了,”

蘇青玉道,“我猜測,會實行分產到戶的,這是國情的需要。很多生產隊自己不作為,反而耽誤了農民同志的發展。而且這種大鍋飯,也確實讓很多有能力的農民同志失去了奮鬥的動力。”

陳教授笑著道,“你說你年紀輕輕的,怎麽就知道的這麽透徹呢。”

蘇青玉有些不好意思,“看得多了,”這可是實話。她看的多,而且看的很遠。未來分產到戶的結果也看到了。有發家致富的農民同志,也有依然勤懇的在那片土地耕種的農民同志。

“看你有這樣的見解,我倒是一點也不為你不出國而遺憾。你未來的舞台,不會差。”

旁邊吳教授拍拍蘇衛華,“衛華,你壓力可大了,你姐姐以後可了不起的。”

蘇衛華笑道,“壓力一點都不大,青玉姐本來就比我出息。”

“你這小子……”吳教授笑著指了指他。

小崗村這事兒上了報紙,後續果然引起了一些農村同志們的想法。

實際上集體制度這麽多年了,很多農民內心已經開始希望單幹了。

畢竟從一開始滿懷激情的走集體勞動,到後來越來越多人開始懶散怠工,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走集體,還真的沒辦法做到切切實實的公平,長年累月的,誰心裏也不得勁兒啊。

這不,小崗村倒是給大家先走一步,走出了一條大家都渴望的道路。

好些幹部們都開始巴望著了。想看看上級會不會處分小崗村,如果不處分……

連紅旗公社的何書記,都往蘇家屯走了好幾次,讓他們那邊一旦接到蘇青玉的電話,就讓她打電話到公社。有重要事兒要和蘇青玉談。

見何書記這麽緊張,就立馬有人問了,“啥事兒何書記,出啥大事兒了,和咱蘇家屯有關嗎?”

“沒啥關聯。你們別管。”何書記嚴肅道。

他這麽一說,大夥兒反而更好奇了。生怕出啥大事兒了。

就讓整天在外跑怕生意辦大事的蘇衛民去打聽。

蘇衛民現在養成習慣,就是多看報紙,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出口就是國家時事政治的博學者。

他也看到小崗村的新聞了,當時也沒在意,覺得和自己沒關系。

蘇家屯現在好好的呢。

但是大夥兒一問他,他再去公社找人稍微問了一下,就知道這事兒了。

趕緊回來報信,說可能是為了這事兒。

這可把大隊的幹部們急壞了。

要知道,蘇家屯現在發展,可就是靠著集體種植油料,種植麥子之類的,這才能讓小紅旗糧油廠源源不斷供貨,賺錢回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