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知青辦門口,隨處可見到這些紅色標語。

工作人員們滿臉激情的和即將下鄉的知青們講解著農村建設的偉大壯舉,講著知識青年在農村幹出的偉大事業。

當然,這些話在幾年前還是很有用的,但是經過將近十年的知識青年下鄉運動,後面這些年的年輕人早就已經被老前輩們那些在鄉下的艱苦生活給嚇到了。

再有激情,也改變不了將近十年無法回家的現實。

所以這會兒即將下鄉的年輕知識分子們完全高興不起來,也激動不起來。也就只有幾個思想覺悟特別搞的年輕人時不時的喊著口號,喊著要下鄉建設偉大祖國的決心。當然,符合的人很少,絕大對數人還在為未來不可預知的生活而感到惶恐不安。

蘇青玉也有些惶恐,當然,她的惶恐和即將下鄉沒關系,而是因為她穿越了。

沒錯,在一天前,她還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大好青年,在鄉親們的支持下讀完大學,有了足夠的工作經歷之後,考上了家鄉的村幹,準備回鄉搞建設,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奔小康。

但是在回鄉當天,也就是昨晚上,她剛整理好房間,準備美美睡一覺,養好精神大幹一場,結果睜眼之後,她就換了個地方,還換了個時代。成為了1975年8月即將下鄉的一名女知青。

而且她醒來的時候,還是在醫院裏面。原主因為下鄉的事情鬧絕食,把自己給餓暈了。

醒來的時候,就換成她了。

蘇青玉不知道原主去哪裏了,她懷疑自己和原主互換身體了。不止是因為原主和她同名同姓,還因為通過原主留下的記憶,她似乎很強烈的想成為一個孤兒。而蘇青玉在二十一世紀,就是一個孤兒……

如果不是性格堅強,蘇青玉覺得自己這心態得崩。

這真叫辛辛苦苦幾十年,一遭回到解放前了。

在花了幾個小時整理好了狀況之後,蘇青玉就調整好心情了。

畢竟她從小到大遇到的狀況太多了,早就養成了她樂觀的心態。無法改變現實的時候,就想辦法調整自己。

她當時就躺在醫院的床上,仔細的整理了原主的記憶。

原主家庭復雜,在原主家裏,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但是兩個哥哥是她爸和前任妻子生的,她姐是她媽和前任老公生的。

按道理她這個親爹媽都在的,應該過得最幸福。但是恰恰相反,親爹疼惜兩個兒子沒有親媽,親媽可憐大閨女沒有親爹,哥哥們覺得她這個妹子搶了爸,姐姐覺得她的出生是搶了媽。

反正在這個家裏,爹媽不疼,兄弟姐妹排斥,過的相當抑郁。

比如說這次知青下鄉的事兒,雖然政策規定每家每戶必須至少一個人下鄉,但是按道理也輪不到蘇青玉下鄉。但是爹媽都忙著為自己心疼的孩子打算了,最後就剩下蘇青玉了這個最小的下鄉了。雖然蘇爸也托關系給她安排了一個環境還算不錯的農場,但是對於一直在城裏長大的蘇青玉來說,去鄉下幹農活那就是最可怕的事情。特別是在同個大院裏有很多下鄉的哥哥姐姐們,多年都沒回來,偶爾回來的都憔悴的看不出樣子了。

還有一位大院的姐姐在鄉下結婚了,然後生孩子的時候還難產了。

於是下鄉這事兒直接讓原來的蘇青玉爆發了,有史以來第一次認真反抗自己的不公待遇,開始在家裏絕食抗議。

家裏人覺得她是鬧著玩的,結果就來真的,堅持了幾天之後,終於被送到醫院來了。

想著原主這糟心的身世,蘇青玉突然理解為啥原主寧願做個孤兒了。

這日子過的還真不如她這個真正的孤兒。她這個孤兒可不缺人疼。

蘇青玉父母都是家裏的獨苗,家裏長輩們走得早,兩人結婚本來日子過的也算美滿,她爸還靠著自己的努力當上了村幹。本來日子過的挺好,可因為發大水了,作為村幹的她爸去搶險,她媽不放心,也跟著去了。最後兩人都沒能回來,當時才三歲的蘇青玉就成了孤兒。

蘇青玉當時的記憶已經不多了,只後來聽村裏長輩說組織上是要送她去福利院的,可鄉親們擔心她去了福利院被人欺負,就商量著一起養她。所以蘇青玉從記事以來,就是在鄉親們的愛護下長大的。她在幾個村幹家裏輪流住,這麽安排是因為幹部家裏房子好。吃的糧食是村裏人合夥給的,平時誰家有好吃的就會給蘇青玉送一口,誰家孩子有了新衣服,總會給她也買一件。要是有熊孩子欺負她,不用蘇青玉自己去告狀,別的小朋友就去告狀了,然後那些嬸嬸伯伯們就會把孩子胖揍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