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旭日如血 第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第6/8頁)

聽到這個消息,我只覺心都凍成了冰。張龍友和文侯以民心的對決,現在已經超出他們的控制範圍了。民心已如出柙的怪物,橫沖直撞,我知道他們兩個當中,肯定要有一個身敗名裂,把一切都輸光。

帝都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混亂之中。而更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件事發生在一個少有的沒有戰爭、和平的年份裏。僅僅幾天前,人人都認為一個太平盛世拉開了序幕,可是幕布拉起,才發現那是一個萬劫不復的年代。

二月十七,帝都的混亂到了頂點。幾乎所有帝都居民都上街了,不論是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一個個都頭纏紅布條,在大街小巷上走著。不時有人高呼著口號,說是誓死保衛帝國,誓死忠於帝君。其間有人打出了橫幅,又提起帝都破圍戰中文侯的功績,歌頌文侯對帝國子民有再生之德。另一些人也打出橫幅,贊揚陛下英明神武,領導了帝都破圍戰。兩派人唇槍舌劍,各說各的。正當要從口頭相爭轉變到動手時,突然有一騎快馬疾馳入宮。

特使來報,水火兩軍團偷襲五羊城成功。

水軍團與火軍團原本駐守東平城,鄧滄瀾設空城計,暗中出海遠征。當時五羊城城防空虛,水軍團恃戰船得力,大破五羊城船隊。五羊城以水軍起家,水軍實力極強,但鄧滄瀾得蒲安禮做內應,將五羊城水軍打得片甲不留,殺入城中,取珍寶無算,共和七天將中留守城池的何步天、巴文彥二將戰死,何從景自己也做了俘虜。現在水火二軍正在北上,一月後就能將何從景押解入京。

這個消息讓我也吃了一驚。我吃驚的不是張龍友有這種後手,而是共和軍居然大意了。可能持續一年多的談判把何從景也麻痹了,以至於他認為帝國肯花那麽多力氣來談立憲之事,定不會發動奇襲。水軍團駐守東平城,從東平城海路入五羊城,大概要一個月左右,計算日子,鄧滄瀾最遲也要在一月中出發,而當時還沒有談判完成。

這個消息一傳來,帝國上下歡聲雷動,帝君偉大論頓時壓倒了文侯英明論。我不由嘆息,文侯自己估計自己頂多只有兩成的勝算,但這兩成勝算他也估得多了,張龍友用手裏的權力把八成把握變成了十成。現在帝君的聲譽比帝都破圍戰後的文侯還要高,即使文侯在尊王團中還有人,到了現在那些人也不會再支持他了。而讓我又吃了一驚的是,這個頗顯陰險,卻又恢宏的計劃,居然是身在火軍團裏的吳萬齡制定的。我沒想到只擅長整軍的吳萬齡這幾年成長如此之快,這個計劃雖然有些背信棄義,但每一步都計劃得無比周詳嚴密,沒有半點踏空。

勝負已定,然而我沒有一絲高興。

南宮聞禮死了。這個將會成為帝國有史以來最賢明的人,就這樣倒在半路上,倒下得全無價值,甚至滿載罵名,連兇手都找不到。那些殺他的人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正是南宮聞禮堅持,不久前剛發布過一個減免賦稅,將土地分配給赤貧戶的立憲法律。

我偷偷見了南宮聞禮的遺孀可娜一次。可娜年紀並不大,其實與我相去無幾,但這個女子出乎意料的沉穩。她拒絕了我要她暫向軍中躲避的建議,仍要住在家裏。不過我看那些尊王團成員對她相當尊敬,加上帝君得勝,肯定會為南宮聞禮平反昭雪,便沒再堅持。

三月中,消息傳來,五羊城殘部在高鷲城一帶舉旗,重立共和國,正式宣布反叛,並奪回五羊城。同月,尊王團的清君側運動結束,有幾個尊王團領袖被刑部以“受共和軍唆使陰謀顛覆帝國”的罪名拘捕斬首,那自然是聽從文侯的幾個。南宮聞禮正式平反,追授文侯之爵,可娜作為南宮聞禮遺孀,受封清節縣君,並破例接任禮部尚書之職。

帝國開國以來,曾經出過幾個女官,但出現女尚書還是第一位。可娜成為禮部尚書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民間兵器管制,收繳散落民間的武器。尊王團掌握許多武器,可娜的這條命令自然是對付他們的,收繳武器後,那些人頂多就是在街上晃晃了。

四月,帝都平靜,地軍團則受命征討共和軍,因為共和軍開始準備北伐。短暫的和平正式結束,戰火重新燃起。從帝都出發時,我看到一路上那些剛安定下來的難民再一次收拾東西準備逃難,那些剛被開墾出來的荒地也一片片地重新拋荒,痛苦依舊攫住人們的心。可不管怎麽說,從帝都那一潭汙水一樣的地方脫身出來,總讓人心裏平靜一些,即使是去進行我很不願的與共和軍之戰。

我正在馬上想著心事,馮奇突然過來道:“都督。”

我擡起頭看了看他,道:“怎麽了?”

“楊將軍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