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兩兩相忘(第5/7頁)

那日在赤炎城的高空上,南陽仙子數番被赤炎金猊重創,元神早已如風燭飄搖;若不是因為與赤松子重逢,欣喜歡悅,強自苦撐,早已魂飛魄散。赤帝登仙,她意動神搖之下,元神更為虛弱,險些便要破體離散。幸而赤松子及時發現,強行將她元神封回烈煙石體內,但饒是如此,她亦只能強撐數日。

赤松子悲慟之下,決意將她帶往瑤碧山兩人最初見面的地方,靜靜度過最後的時光;待到南陽仙子登仙之後,再將烈煙石真身送回烈炎等人身旁。赤霞仙子等人雖不願意,但烈炎既已同意,他們也無話可說。

烈碧光晟敗北,率叛軍連夜退往紫瀾城。那裏地勢險要,儲備豐富,又接近南荒,乃是他部署了幾年的大本營。此夜之前,他亦已將諸多王親貴侯、族中顯要盡數遷往紫瀾城中,早已計劃在焚毀赤炎城之後,以此為都。

烈炎與姬遠玄兩軍會合之後,整頓軍隊,解救傷兵。待到火山漸息,烈炎又親自從赤炎大牢中請出安然無恙的戰神刑天。以準赤帝身份,赦免其罪,並念其及時勤王,立有巨功,加封其為平南大將軍。刑天領封,自此唯烈炎馬首是瞻。

大軍整頓完畢,眾人商議之後上即向鳳尾城進發。鳳尾城為火族聖城,城主木易刀與烈炎素有交情,位置又臨近土族,以之為都城,極為適合眼下形勢。拓拔野見蚩尤、纖纖昏迷不醒,無法西行;且火族形勢尚不明朗,遂隨同烈炎一道趕往鳳尾城。

木易刀聞風遠迎,又規勸與之交好的附近城主,紛紛投誠;烈炎大軍便在鳳尾城內外駐紮。眾人欲立時奉烈炎為赤帝,但烈炎自知資歷不足,尚難以服膺人心,因此堅決不肯立時登位;在眾長老與戰神軍前,揮劍立誓,不滅烈碧光晟,則絕不登赤帝之位。眾人無奈,只有改稱其為“炎帝”,並四遣令使,往火族一百零六城頒發炎帝旨諭,號令諸城主奉炎帝為尊,共同討伐逆賊烈碧光晟,恢復火族和平。

但火族諸城之中,大多城主與烈碧光晟交情甚篤,且審時度勢,烈碧光晟羽翼廣大,遠占上風,因此十成中倒有六、七成紛紛轉向投靠烈碧光晟。余下的三、四成中又有近半保持中立,因此支援烈炎的,不過是火族北面十余城而已。

兩日之後,烈碧光晟在紫瀾城迫使長老會通過決議,推選他為新任赤帝,定紫瀾城為聖都城,立吳回為火神,泠蘿仙子為聖女。水族、木族紛紛遣使紫瀾城道賀,公然支援烈碧光晟。土族則以烈碧光晟策動土族叛亂為由,支援鳳尾城炎帝,並由太子姬遠玄親率大軍,暫時駐守鳳尾城援助。四族中唯有金族保持中立。

火族南北兩立的格局由是形成。

幾日內,紫瀾城請戰之聲不斷,好戰將士均想一舉剿滅炎帝,收攬巨功。但烈碧光晟素來謹慎,無完全把握之事,必不貿然而行。烈炎兵力雖然不過七萬,但刑天戰神軍驍勇善戰,又有土族大軍支援,絕非輕易可以擊潰。他既定的戰略方針乃是與木族句芒攜手,出其不意,腹背夾擊,閃電攻陷鳳尾城。然而句芒未登青帝之位,雷神勢力猶在,族中動亂紛立,無暇南顧。況且連日來,東海龍族頻頻騷擾木族海岸,試圖聯絡雷神,合力對抗句芒。值此重要關頭,句芒自然不敢貿然南下。

因此烈碧光晟雖已集結叛軍二十萬、南荒蠻兵十二萬,卻始終按兵不動,靜候良機。叛軍中桀驚張狂的將士等得不耐,請纓不斷,烈碧光晟始終不準,並下令私自出兵者立斬無赦。軍令如山,諸將不敢有任何妄動。

而鳳尾城內,烈炎方甫登炎帝之位,也忙於穩定局面,鞏固人心,暫時無力南下討賊。當下叔侄雙方就此劃界對峙,蓄積力量,各候時機。

過了幾日,姬遠玄見鳳尾城暫無危險,而土族中仍有諸多事情尚未處理,便領兵辭行,留下大將常先率部兩萬協助鎮守。那夜鳳尾城中舉城大宴,為姬遠玄餞行,眾人大醉方休。烈炎、拓拔野等人一直將姬遠玄送出數十裏方歸;一路上相談甚歡,彼此又重行約定清冷峰之盟,立誓共討水妖,還復大荒和平。

拓拔野在鳳尾城內為蚩尤療傷,三日之後,蚩尤的經脈基本修復,已經可以自行運轉真氣療傷了。

吳回的祭神迷藥甚為厲害,纖纖始終沉睡不醒。拓拔野極為擔心,終日守候榻前,以真氣念力,護守其神識。纖纖迷睡之中,偶有夢言囈語,多是呼喊科汗淮與拓拔野的名字,拓拔野聽了更覺心疼。到了第三日夜裏,纖纖終於從昏迷中醒轉,拓拔野、蚩尤大喜,又尋了一些解毒藥草煎熬之後喂其服下。如此過了兩日,她的神志才漸轉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