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海洋女神(上)(第2/3頁)

“這次戰死的魚人,有二千四百二十一條。”安尼恩平靜的說著:

“不過,幾乎全部清理掉了這片海洋中最強的勢力魔化鯊魚,以後的征途要相對容易的多了,雖然這片海洋還有強大的海洋生命,但是大部分是個體,沒有形成規模的集團了。”

“吾主,那這裏的魚人有多少?”只要有外人在(哪怕是同為選民的梅絲爾),愛爾絲總是以吾主之名而稱之。

“我所控制的魚人,二百年前大概有一萬五千魚人,經過了二百年的修養,現在魚人足有六萬,除了一萬繼續留在原地,遷移的有五萬,跨越海洋,就算有著船隊的幫助,能夠到達這裏的魚人也只有三萬八千,分為三部,每部萬余。”

“總數只有三萬八千啊,那今天這樣的死傷就很慘重了。”已經領導教會二百年的愛爾絲,當然知道對一個總數不滿四萬的族群來說,犧牲二千四百壯年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群體的戰鬥力和生存力,足足減低了三成!

魚人的牧師,終於將重傷者都簡單治療了。而許多女性魚人,甚至小魚人,這時才蜂擁而來幫忙,魚人沒有埋葬的規矩,但是也必須把魚人屍體帶到一個安葬洞中,這是每個魚人族群,二百年來形成的規矩。

那些鯊魚屍體就全部拖了回去,哪怕已經開始腐爛。但是這還是珍貴的食物……

“別以為海洋中生物無限,看起來食物似乎很豐富,實際上也很有限,而且魚人的生活圈,也只有海面之下三百米範圍內,再深也會死亡,因此它們的生存圈,大部分還是近海,而必須是近海的海草和海藻茂密區——這同樣是海洋生物鏈的基礎,可是有豐富的海草海藻的近海適宜地區。並不多。在冬天,海草海藻同樣會停止或者減慢生長,所以食物始終是一個重要問題。”安尼恩開口解釋的說著:“最關鍵的是。如果沒有獲得魔法的幫助,在海洋中是儲備不了食物的,在水中,沒有什麽食物能夠保持幾個月不腐爛,特別是對於肉食來說,人口問題是束縛海洋生命發展的最大問題。”

“吾主,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嗎?”

“目前只能加強海陸貿易,在缺少食物的季節,由交易向地面換取糧食。”安尼恩說著。

愛爾絲深深地低下頭去,神職人員就要學會怎麽樣揣摩神的心意。

這樣才能夠得寵,對於教宗來說更是如此,以安尼恩的性格來說,“目前”如此,那就說明還有一些其它辦法,但是這些辦法實行的時機還沒有到。

雖然愛爾絲是安尼恩的妹妹,但是畢竟已經是神和人的關系,主和仆的關系,單純靠神恩而不知收斂。也不會連當二百年的教宗——已經死了一百年的伊巴尼,就是如此,神毫不留情的剝奪了他的王位與長生,變成了一個祈並者。

沒有必要再觀看那些淒慘的魚人,光罩直向上升,直到飛到了水面之上,當然,在安尼恩的控制下,雖然在光罩內的人覺得光明無限,但是凡人是看不見這樣的光輝的,出現的地點,就是一個島嶼。

這個島嶼,愛爾絲不是很清楚,她一直在舊大陸,但是梅絲爾就很清楚了,這是附近除了杜茲斯本島外最大的島嶼,面積足有8000平方公裏。

島嶼上並沒有多少開發,但是已經建了一個港口,和大陸之間,正常的航行有六天左右,就在這時,港口上已經停了二艘“海城”級的海船,二百年來,經過引導的海船業已經很發到了,這船可載重1000噸,是現在規模最大的遠洋船種之一。

在地球上,曾經有過計算,如果以木制船只,一般不會超過七千頓,這是木質的極限問題,現在1000噸的船,已經是這個時代的顛峰之作了,事實上,這個時代的深港不多,大部分沿海港口都比較淺,而且遠洋航行,船大風險也大,不是什麽都是大的才好,因此1000噸到2000噸,是最適宜的船只。

這種千噸木船,已經體現了這個世界現在最先進的造船技術。木帆船在海上的行動主要依靠風帆借助風力以及水手劃水。使用了硬帆結構,帆篷面帶有撐條。這種帆雖然較重升起費力,但卻擁有極高的受風效率,使船速提高。並且桅杆不設固定橫析,適應海上風雲突變,調轉較靈活,能有效利用多面來風。根據一些資料,在兩舷和艦部,設有長梧。這種長梧入水深,多人搖擺,梧在水下半旋轉的動作類似螺旋,推進效率較高。

船體結構還有一個當時獨一無二的設計就是設有多道橫艙壁。用木板將船內隔成不同船艙,並且彼此密封。這樣不僅加強了船的結構,而且具有分艙水密抗沉作用——可以說,有著這樣的船只,主導大陸之間的貿易的條件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