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巴國(第5/7頁)

  若大的矢村裏一片死寂,老半晌別說有人開口,連大氣都沒人敢出一口。大夫丙一寸寸轉過僵直的脖子,問道:“你……你是怎麽帶過來的?”

  仿佛為了回答他的話,“砰砰、砰砰、啪啦啦、砰砰!”一陣巨大而沉悶、連續的轟響驟然自村的四周同時響起,大地也再度微微顫抖起來。大夫丙拼命扇著自己耳光說我錯了我錯了我該當萬死的時候,六個巨大的身影跨過矢村外圍的柵欄走入村裏。社中央熊熊燃燒的火光照亮了它們的身軀,竟是堅硬冰冷的巖石。

  “連橫……縱三橫五,敘四……”一位老者眯著眼,在一塊燒得破裂的龜甲上辨認半天,吐了口濁氣道:“大兇。禍及三代,恐……恐怕有違天下之和。”

  大夫丙緊皺眉頭,一疊聲地道:“呈上來呈上來!”

  術吏忙將龜甲捧到他面前,他仔細的看,用小指長長的指甲順著甲上的裂縫劃,確認每一條都是縫,而非紋。過了半響,終於也嘆了口氣,揮揮手。術吏忙又將龜甲拿開。

  不論哪國哪代,碰上難以委決的大事,這龜甲占蔔總是少不了的。大夫丙世代為商之貴族,自己也精通此道,知道那老者占蔔得當,所言非虛,其中一條隱隱與天下大勢相關,這可非同小可。

  商滅之後,雖然周對宋國禮遇有加,宋國國君為列公位,爵位比輔佐周王得天下的齊姜還高,但宋終究是亡國之祀,所以在宋周圍布下好幾個姬姓國家以為牽制。宋人也多思念舊祀,不臣之心的人在貴族中絕非少數。這件事在自己面前出現,如果真的牽涉眾多,禍及三代,可如何擔當得起?大夫丙想著算著,不覺額頭已經滿是冷汗,伸手出去端茶,雙手發顫,竟然連茶水潑到自己身上都不察覺。他身旁的術吏、侍衛等見到此狀,也不敢多言。

  忽聽有人道:“嗯,大兇之兆。禍五代,天下或亂之。你們這裏竟涉及天下大勢,不得了呢。”說著拍了拍手,正是樞劫。矢茵惱怒地道:“什麽不得了,我們才不要呢!”

  此刻再無人敢對他喊出“賤民住嘴”這句話,大夫丙直起身,見樞劫端坐在一張幾後,幾上除了放著龜甲外,還有幾支竹箸,他正聚精會神地將竹箸擺來擺去,一會兒幾根竹箸橫著放,一會又豎著放,組合變幻莫測。大夫丙沒見過這種占蔔法,便拱手行禮道:“未知先生這是在做什麽?”

  樞劫道:“我在以‘易’占蔔。”

  其余人都沒聽過“易”,不明就理,大夫丙卻肅然起敬,同時心中生起不祥之感,忍不住挪了一下身子。“易”據傳乃巫族滅商建周時,與周天子共推而成。目前的周王室將“周易”與伏曦之“連山”、黃帝之“歸藏”一起使用,號“三蔔”,據說取其多者為準。因周建國尚不到百年,“易”又為王室壟斷,除了周天子的太仆、周公的天監所,以及周左執政齊國的太史宮通曉外,外人知道它的很少。宋乃商之後裔,自然更不可能得到“易”。大夫丙主政宋國使團,交遊廣泛,與眾王室私交甚密。此人看上去,似乎跟哪個王室的人都不像,難道……會是巫族?可是他又自稱樞姓,那是蠻夷巴國的大姓啊……

  紂王時期,巫族設下天大的陰謀,引誘商太子曜入昆侖山議和,卻在昆侖山將其囚禁謀害,以此迫使妲己傾商之精銳圍攻昆侖山,才使得小小的周國趁亂偷襲朝歌,滅了商國(見《周天·竊國》、《周天·八隅城》)。這段仇怨,宋國人至今耿耿於懷,與巫族幾乎是天生的敵人。如果此人真是巫人……大夫丙眼角抽動兩下,裝作驚異地道:“‘易’?是什麽?本人可未曾聽聞過。”

  樞劫淡淡一笑,並不回答。一旁的矢茵焦急地道:“大兇,難道就沒有破解之法嗎?”樞劫繼續擺弄竹箸,道:“天命早定,破解又如何?不過大兇也並非意味著絕對不好……這裏也有變數,有變數就有玄關,有玄關就有轉機……”

  周圍的人不知不覺被他的一舉一動吸引,仿佛透過他飛快移動的手,看到了即將到來的不可知的命運。大夫丙擡起頭,看了看那幾尊十幾丈高的石頭巨人,看著它們手臂上安裝的龐大復雜的弓弩裝置,偷偷咽了口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