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第二百二十六縷光(第2/3頁)

恐龍的前身未嘗不會是人類的今生。

“我不會記錯,滄龍是9500萬年前的生物。”祁辛黎沒有動手碰生物骨骼,而紀斯也體貼地停駐腳步,靜候他的發現。

“這一副骨骼有30米吧?要是能拖回岸上,就是人類迄今所發現的最大滄龍骨骼。目前被人類發現的滄龍骨骼只有17.6米長,陳列在北歐博物館,科學家都以為滄龍的體長20米是極限,沒想到還有更大的存在。”

它已身死千萬年,可頂級掠食者的余威仍在。哪怕屍體早被微生物分解,一生所得全回饋給了大海,但它的屍骨依舊被保留了下來。

這像是一種無聲的交換。

海洋養育了它,它死後反哺給海洋,構成生態鏈的一環。而為了感謝它的付出,大自然保留了它的屍骸。

落在深海是為了告訴所有巨物:這是你們的終點。

落在人類手中是為了暗示他們:要對生命充滿敬畏。

地球孕育過的生命、文明和歷史,遠遠不止人類這麽一個“片段”。

“要聽故事麽?”紀斯忽然開口,他注視著蜿蜒的滄龍屍骨,笑道,“知道平行宇宙嗎?每一種可能都會生出新的未來,每一個新的未來都會構成新的宇宙。它們層層疊加,直到大勢所趨才會整合為一。”

眾人不自覺地豎起了耳朵細聽。

“在與你們相似的地球中,有不少在千萬年前存在恐龍。”紀斯道,“它們繁衍迅速,成為地球的主宰,可距離成為真正的‘主宰’還是差了一截。”

“就像大修者想成仙必須歷經天劫地劫,一種生物想得到質的飛躍,也必須經受考驗。”

“結果是,不同宇宙的它們有不同的結局。”紀斯回憶著他曾見過的大世界,“有的毀滅於氣候劇變,有的喪生於洪水滔天,有的消失在小行星對地球的沖撞中,還有的死於病毒感染……”

“千千萬萬個地球醞釀了恐龍的無數種可能,唯有一個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他的眼中似有星輝灑落:“它們挨過了饑餓、疾病、撞擊和海嘯,遷徙到高原生存。在歷經幾百年的進化後,恐龍族群中相對聰明的一個種族——被你們人類稱為‘迅猛龍’的種類誕下了一只智商奇高的雌性恐龍。”

“她會思考,智力媲美十一二歲的人類孩童。她成為了迅猛龍的首領,帶著它們狩獵、圈地盤、養育後代,因為聰明,她活了50年之久。而在她身體的巔峰時期,總共誕下過三十六只後代。”

“他們繼承了她的頭腦,又有著野獸的蠻力。一代又一代,迅猛龍成了高原的霸主,也變得越來越聰慧。”

“他們短小的前肢變長了,為了捉鳥;他們的眼睛進化了,為了捕魚。他們的免疫力年年增強,為了生存;他們的皮膚學會了變色,為了……戰爭。”

“在那個世界,迅猛龍進化得越來越像個‘人’。不同的是,他們仍然保留著尾巴和豎瞳,還有爪子與獠牙。經過近億萬年的進化,他們從恐龍成為了人,有了文字、文明和科技,也有了陰謀、偏見與歧視。”

“之後,他們為自己的人種起了名——叫‘蜥蜴人’。”

眾人怔怔出神,紀斯長嘆出聲:“明白了嗎?在那個地球沒有人類,主宰世界的是蜥蜴人。在地球運轉的46億年中,她給予了很多生命跨越階層的機會,人類只是其中之一。”

“而這條死在海底的滄龍也是之一。”

“它消亡了,你們活了。如果9500萬年前它們撐過了劫難,那麽世界不會再有你們。”

換言之,如果你們撐不過毀滅日,生命也將重啟一輪。所以,無論人類正在經歷什麽磨難,都務必撐下去。時光長河之中,除卻依靠他們自己,沒人會對他們負責。

紀斯不再言語,只是帶著一群深思不屬的覺醒者繼續前行。

他們像是踩著時間線往回走,隨著深海的漆黑加深,被埋沒的歷史真相正逐層揭開面紗。

於海底一萬多米的深溝處,他們看見了半腐敗的石像。深溝的壁面爬滿了藤壺,當振動催開了它們,才露出石壁後淺淺的、即將消失的文字。

不知是什麽文字,總之從未在世界上出現過。

“這是你們遺失的文明——穆裏亞。”紀斯道,“早於亞特蘭蒂斯,但和它一樣毀於大陸沉沒。”

紀斯的手緩緩拂過石壁,仿佛在撫平一個紀元覆滅的創傷。

他的神色沉靜又溫柔,當面對這些逝去的歷史,他總是格外感慨。畢竟,他曾呆過的原世界也毀在了歷史的急流中。

“穆裏亞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我聽說過。”司諾城道,“據說是距今三萬年前覆滅的大陸。”

紀斯卻搖頭:“遠不止三萬年,它們比恐龍的時代更久遠。”

眼見眾人眼露迷茫,完全混淆了時間線,紀斯解釋道:“記住,所有跟‘人類’扯上關系的文明都會生變。有時候,你所見的不一定是真相,別人讓你見的也不一定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