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劫終至 持金過市(第5/6頁)

碧水府尊從來都沒掩飾他的想法,故而說到這兒,後續的那些話,也都被人猜出了七八成,有人就冷笑,碧水府尊則故作不知:

“諸位可還記得朱太乙身死道消之時的異象麽?他一個修為盡廢、土埋脖子的老朽,死前要做出這等場面,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此事過後不久,羽清玄便以分身在北荒出現,與柳觀戰了一場,為什麽?這裏面很有些門道。

“我有確切的消息,顯示當年淵虛天君就在北荒,多次變化身份,行蹤詭秘,恐怕那時候,他就已經和羽清玄搭上了線。此後十余年,淵虛天君銷聲匿跡,再現時已經是在洗玉盟範圍內,卻是一現即隱,與玄黃殺劍同時消失,等到再高調出現的時候,就是我們大夥兒都知道的情況了。”

六陰天尊呵呵一笑:“所以,碧水你的意思是……”

“後聖之事,羽清玄就在幕後。她有這個實力、有這個資源,調教出淵虛天君這麽一位上清繼承人,順勢奪取太霄神庭,重現上清榮光。可是,羽清玄早已被排除在上清道統之外,她雖有實力,卻是沒這個資格的。”

“朱太乙……”

“據我所知,朱太乙在離塵宗時,從來沒有說過要把余慈,也就是所謂的淵虛天君,轉為上清弟子。事實上,就是余慈叛門而出的時候,他也只是離塵宗的外門弟子……上清道統何在?”

也許是碧水府尊的說法過於出格,有意念插入進來:

“如果沒有上清道統,紫微帝禦從哪兒來?萬古雲霄從哪兒來?”

碧水府尊知道,插言的是清妙宗的尤雲真,一個非常低調,風評也很好的老牌地仙大能。

由於八景宮和清妙宗的特殊關系,一般有八景宮強者在場的時候,尤雲真是絕不會開口搶話的,如今這反應,其實不是出於義憤,而是幫助連山表明態度,或者是模糊局面。

對此,碧水府尊意念徐徐,從容不迫:

“不知雲真道友是否聽說過一個門派,叫思定院的?”

“不曾聽過。”

“幾日前,我也沒有聽說過。不過經過一番了解,倒是發現,這個宗門是幾十年前,剛在南國立起的小門戶,門中修為最高的,也不過就是步虛境界,還不成氣候。不過其修行的法門,我們應該都是耳熟能詳。”

稍稍頓了下,碧水府尊給出答案:“比如,《五鬥三元真一經》。”

“……”

“再比如,《太微靈書紫文上經》。”

有人就奇道:“上清遺脈?”

“是的,這就是上清宗的一支遺脈,當年大劫之時僥幸逃脫,在南國立下道統。宗門之中,現在共有三支傳承,有典籍香火,有法箓信物,每一支都清楚明白,也齊整完備,頗是罕見……我以為,這才算道統。”

六陰天尊冷笑:“你讓淵虛天君拿出朱太乙的信物,包管也沒問題。”

“何人觀禮?何人見證?玄門傳道,定有寶箓信物,以為盟誓,就算是心傳神授,根本的法度也不會變。此言正是我想問淵虛天君的,還有……”

碧水府尊的意念愈發沉凝森冷:“據可靠情報,在淵虛天君成就長生真人,自環帶湖現身之前,從來沒有與思定院上下有任何聯系,包括思定院的僅在院首之下的二號人物張妙林,也不曾知曉任何有關事項。

“可是,淵虛天君就這麽與思定院首無羽,相交莫逆,在北地聲名鵲起之後,只一書相召,那無羽就力排眾議,使思定院舉宗北上,前來投靠,毫不遲疑……這是何故啊?”

六陰天尊不由失笑:“誰不想攀附高枝兒?別說是同出一門,道統相合,就是拐八道彎兒的親族、老鄉,有這機會,不也照樣靠上去?”

對六陰天尊的辯駁,碧水府尊不予正面回應,只道:“這一行乘坐移山雲舟,如今已經到了滄江北岸。本府身為洗玉盟南部邊界的宗派,守土有責,故而做了一番了解,意外發現,其中倒還摻了一位有趣的人物……與思定院相熟,一身‘天蛇真意’的修持好生精湛。”

“嗯?”

“六陰道友,不如你解釋一番,在魔門也算頗為高明的《天蛇法解》,為何會由一個上清遺脈的朋友修持,且是見怪不怪的樣子?既然如此,上一劫末那場劫數,究竟還有什麽意義呢?”

碧水府尊的意念當空掃了一圈,就此宣告:“為此,我將派出府兵,將這一行人扣下,仔細了解裏面的門道,也希望淵虛天君能給一個完備的解釋。若能做到,自然最好;反之,他要給的,就是‘交待’了。”

此言既出,各方大能都有些皺眉。

思定院一行人的底細、遭遇不算什麽,可由此延伸開來的種種可能,以及相應的“大義名份”變化,卻是讓人很頭痛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