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八景巨擘 後聖真名(第5/5頁)

神主布網疏通而根系繁密,移之則傷;地仙自證道果而不容於世,留之則損。

說來簡單,卻是八景宮一脈無數劫來的研究成果,不論是在真界,還是在域外大世界,都是經過有效推演、驗證的真理。

可眼前這一幕……

當即就有人展開推衍神通,推演其深層奧妙,也有人助他一臂之力。

不多時,某個看起來比較合理的答案就承現出來:

“是借雞生蛋?”

“怎麽講?”

“那個叫余慈的後進,本身不過是真人境界,然而觀其底細,修煉的是天垣本命金符,道基紮實不說,觀那運化法理,其人恐怕已經觸及生死存滅的根本法則,如若不然,豈能以北鬥召落諸天星力,周覆此界,掌生注死?”

在此的修士,無一不是修為超凡,境界高深之輩,稍微給一些提示,其後便自然而然推演出來:

“原來如此,以此人為基礎,吸引蕊珠宮,還有東海之畔某位劍修強者的助力,以神主法門搭起台子,走的時候再拆掉……是‘降神’之術。”

“不錯,就是‘降神’之術。怪不得‘後聖’那麽護犢子,上清真傳,又是降神之體,便如人間帝王天子,承天運,掌權柄,實是上清復興最關鍵的棋子啊。”

“嘿嘿,上清宗封召神明,搭建神庭,本是要走出一條新路,沒想到最後還是回到了這條路上。”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年上清宗若真是踏踏實實、按部就班拿一位神主出來,未必會落得那般下場。”

眼看要起爭執,便有人插言道:“好像羅刹也有這個意圖?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其教中碧遊上師修為、境界、心性都是頂尖,可是法則不太理想……”

“羅刹鬼王再想怎樣,至少根底還算分明,那位‘後聖’本體又在何處?”

“想必是在域外?”

“域外神主?怎麽過元始那關?”

“何必非要是域外?開辟的大世界中,比如九幽冥獄,若不算惡劣的環境,也算廣袤豐產,強者無數,堆起一位神主,並不困難。”

也有人扳著指頭盤算。當年北地大劫,上清宗兩位地仙,九位劫法宗師,三十二位真人,共計四十三位,宗滅之時,殞落達三十九人之多。剩余四位,包括朱太乙在內,也逐一過世,那這位神主,又是從哪兒來?

“長生中人不在,卻也有天縱之才;天縱之才不在,臥薪嘗膽的人物難道還少了?上清鼎滅之時,散入各處大世界的也有一些,唯可慮者,神庭墜落,天魔順勢掩殺,能活下幾個……但只要能在那等惡劣局面下活到此時的,都絕非常人。”

“這也說得過去,但能在數百年間成就神主,單憑天縱之才,或是臥薪嘗膽,可遠遠不夠。你看他施展的手段,若沒有上清傳承道統,如何能成?”

“‘後聖’雖探不明底細,可那余慈,如今可知,定是朱太乙選來的承繼道統之人,不妨問一問離塵宗,看朱太乙是否留下了片言只語,蛛絲馬跡。”

“還要折騰那邊?方回如今還不知是怎麽一個心思……”

此言一出,本來還有些散亂的意念心緒,倒是難得地統一起來。

有人就笑:“好好一個絕世之資,讓給了上清宗,五十年成就長生,悟澈生死,堪為神庭之基,若不早夭,他日最起碼也是四禦之位,這不,紫微帝禦的位子都擺好了!”

“地仙尊位也可以考慮。想那朱太乙淳厚君子,也能做出這筆好買賣?”

“罷了罷了,這話不好提起,畢竟還要去查究底細,且不但是離塵宗那邊,還有其他,蕊珠宮也就罷了,怎麽東海那邊突然又一位如此厲害的劍修?觀之不似論劍軒中人,至少不像現在的論劍軒路數……嘖,太雜太亂。”

東海之畔,“太雜太亂”的組成部分之一,典典長長籲氣,白煙似的濁氣噴吐如劍,直趨海面裏許,才有散溢之相。

她徐徐收劍,已經是非常小心了,可問題是,剛剛刺入碧霄的劍意太過淩厲,而之後又摻入了太淵驚魂炮的力量,運化也不由己,已經遠遠超出了這把寶劍的承載極限。

劍刃才擺到胸口,本來寒光四射的劍器,陡然間灰暗下去,海風吹來,便如細沙般散落,再不成形。

而更早一線,葉池臉上紅白交錯,氣血逆行,終於忍不住一口鮮血嗆出來,染紅了胸前衣襟。

如此變故,使沙灘上眾人一時都是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