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2頁)

周家倒還好,新娘子雖有些驕縱但也懂分寸,熱熱鬧鬧的一團和氣。倒是富家這頭,自從這二房入門之後,竟不見富太太出門應酬了,紅白事宜都是那二房出頭。

劉玉真雖然沒有專門打探過,但陳世文如今在翰林院頗受重用,還見過太子幾次,在外人眼裏頭是前途遠大之人。所以劉玉真每次出門他的那些同僚太太們都會和她打招呼,閑聊間多少知道了一些。

令人唏噓。

……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家裏的炭火可還夠?前院書房,各處院子都去看一看,跟丫鬟們說若有不足的就到庫房領。另外下人們從這個月開始多發三成木炭,夜裏也要點起炭盆,注意防寒。”

劉玉真翻看著賬冊,仔細吩咐,“都留心著些,莫要讓人染了風寒,不然傳給幾個孩子就麻煩了。”

“是,太太。”桂枝和春杏答應著。

劉玉真點頭,“再有,我們春夏時候烘曬的那些蔬果幹貨,還剩下多少?取一些加到冬至節禮裏給曾家送去,我上回去請安的時候看到外祖父連喝了兩碗菜粥,可見是喜歡的,這回便多送一些,給他們的桌上添幾個味。”

“太太您放心,庫房裏還有好些呢,這就去讓人準備。”

“還有……”

正說著,冬葵來報,“太太,鄒大奶奶來了,似是有什麽事,瞧著急得很。”

鄒大奶奶,就是海商鄒家大爺的嫡妻,他們家和劉玉真的外祖母鄒氏一個姓,但是兩家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並無什麽親戚關系。

這一家人是之前和劉玉真他們一道進京的,在船上也是有來有往,到了京城之後雖然不住一處但也沒斷了聯系。兩家偶爾會相互拜訪,之前劉玉真生病的時候鄒大奶奶也來探過,還送了好些珍貴藥材。

不過今天卻是沒有約的,鄒大奶奶突然就這樣來了也不知道是出了什麽事。

“請她進來吧。”

冬葵出去了,很快就把鄒大奶奶帶了進來,她略有些焦急左右張望,看到劉玉真頓時松了口氣。

“她顧不得什麽禮數,快步走了過來道:“陳太太,我有事想請您幫忙!”

“鄒太奶奶莫急,”劉玉真道:“你先坐下慢慢說吧,若我能幫上的定盡力而為。冬葵,給鄒大奶奶上茶。”

鄒大奶奶聞言坐了下了,平穩心緒後道:“這事說來話長,還與陳太太您有些許關聯。”她緊抓著帕子,“您可還記得,幾年前您賣了一個方子給我夫君,就是可以將春日裏的菜保管到冬天的那個。”

這個劉玉真自然是記得的,她賣這方子得到的銀子,如今都花在了青莊上頭,對了這青莊也還是鄒家大爺幫忙買下的呢。

更何況她剛剛才和丫鬟商量著,冬至的時候多添些到節禮裏頭,送些到曾家去,所以是怎麽都沒忘的。

不過……

劉玉真謹慎地回道:“這方子早在幾年前我便賣給了貴府,當初說好了你們家可以隨意買賣,而我也可以制一些自己家裏吃用。你現在找來,可是這方子有什麽問題?”

鄒大奶奶一愣,這才發現自己沒有仔細地說個明白,陳太太有些誤會了,連忙道:“這方子好得很,半點問題都沒有,您家裏頭想做多少都是可以的。”

“是,是我夫君出了事!”

她詳細解釋道:“當年我夫君從您這兒買到了那個方子,當下便制了些幹菜,讓出海的船帶走了。回來後那些船員們都說好,這泡開了就能煮著吃,和剛摘下來也差不離,他們天天吃魚,有了這些幹菜也能換換口味。”

“然後這第二年,鄒家的船上就都備了這些幹菜。”

“後來夫君覺得這是一門好營生,於是就讓莊子上多制了好些,往北邊賣。”

“北邊?你是說京城?”劉玉真疑惑地問道:“可是我沒見到京城裏有啊,京城的人冬天都在暖房裏種菜,如今京城就我這兒有幹菜吧。不過我也就做了些家裏吃的,沒往外頭賣。”

這個倒是實話,劉玉真既然將方子賣出去了,那麽就不會自己再做了往外賣,不然那成什麽了。

而且京城這邊的大戶人家很多都有自己的暖房,冬天雖然少了些但也是不愁蔬菜吃的。

所以鄒大奶奶這話就讓劉玉真聽不懂了。

“不是京城,”鄒大奶奶急道:“是再往北,每年要從我們這買許多茶葉的那邊,去年賣了些給他們今年夫君親自押送了幾十輛車的幹菜和茶葉過去,想要打開這商路。”

“然後,然後就被駐守在那邊的廣寧侯扣押了!”

劉玉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