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2頁)

“不僅如此,有兩家人還說有一回買到的還是陳米,這一來二去真的有人家惱了,寧願走遠些也不在那鋪子裏買。”

聽到這樣的回話,陳世文望了他一眼,問道:“你是如何打聽的?”

李三有些緊張地回道:“回老爺的話,小的是跟他們說我要舉家搬到那裏,所以便打聽附近的雜貨鋪子、米面鋪子等在何處,哪一家便宜又童叟無欺,哪一家缺斤少兩等等,他們便都告訴了小的。”

的確是個巧法子,陳世文暗暗點頭。

劉玉真倒是沒想這麽多,她道:“既然如此,那麽德叔你便著緊些,讓人盯著那鋪子,這嘗到了甜頭的人是不可能收手的,遲早也要再犯。”

“至於李三,你去莊子上走一趟,讓馮莊頭這幾日多送些稻米過去,他見著糧米多了沒準便要使這偷梁換柱之計,盯緊了他,若是人贓並獲便送到衙門裏去。”

德管事和李三都嚴肅地應下。

這件事一時半會地出不來結果,劉玉真並沒有時時惦記著,她有別的事情要忙。

這第一件便是去縣城,召見了青莊新換的莊頭,這劉莊頭是青莊的老人了,大半輩子都在青莊度過對那裏熟悉得很。

之前只是因為他是劉老太爺安排的人,所以並不得老太太和二太太的看重,而劉玉真身邊沒有管這麽大莊子的人選,所以就把他提拔了上來。

劉玉真囑咐了幾句,然後讓他把馮莊頭帶過去打下手,至於馮莊頭原來管著的那小莊子則另選了一個人,畢竟有著十頃地的青莊比較要緊,她得派個自己人過去盯著。

而劉莊頭也沒有意見,相反他還松了一口氣,暗自決定不能得罪了這個姓馮的,要處處商議了才好。

這第二件事便是張家了,張家這次是舉家出動,上至快八十歲的老太太,下至才三歲的小娃娃全都來了。

浩浩湯湯三十幾口人,這些都是親戚而前院又沒有了屋子,所以就都安排在了東廂房、前院的東西廂房以及後罩房等地住著。

有他們在,屋子裏一整天都熱鬧得很,時常能看到那些孩子們在追逐打鬧,其中有張家七八個大小不一的男娃,陳家喜愛咬文嚼字的遠哥兒、在一眾兄弟裏長得最高的康哥兒,最近能跑能跳但經常摔跤的佑哥兒以及瑾哥兒和瑜哥兒這一對愛跟在哥哥們身後的雙胞胎。

他們上門的當天晚上,張老太太就上門來送了劉玉真一袋大小不一的靈芝,她感激道:“三外孫媳婦啊,真是不知道該怎麽謝你才好,我瞧過佑哥兒那鞋子了,這尋常人是想也想不到的,就得你這樣讀過書的才懂呢。”

“這下好了,佑哥兒能跑能跳,老婆子這心啊就能放下大半了。這些靈芝是你二舅舅之前上山放羊的時候采的,你拿去燉了補補身子吧。”

劉玉真謙虛地回道:“外祖母您太過褒獎了,佑哥兒是個好孩子,我和他三叔都是疼的。這點小事怎好收您的禮呢,您快拿回去吧,合該是我們這些做晚輩的孝敬您呢。”

老太太笑道:“家裏頭還有呢,他們在山上時常能采,攢了一袋子這回都帶了來,你呀就莫要再推了,你們讀書費腦子,最是要進補的,若是不收可是瞧不起我這個老婆子咯。”

劉玉真無奈,只要再度謝過,收下了,心裏暗暗想著等他們回去的時候得在回禮裏面多加兩支人參才好。

她見她收了,便道:“好孩子,我那孫女若是有你三分聰明啊,老婆子就不愁了。偏偏她不但不聰明還笨,受人教唆險些害了佑哥兒,若不是你和三外孫火眼金睛,佑哥兒後半輩子可怎麽好!”這說著說著眼角竟是流出淚來。

劉玉真和張老太太這是第一次見面,見她落淚連忙安慰道:“外祖母您莫要傷心,這都過去了,佑哥兒定能平安長大的。”

旁邊的張氏、小張氏、張家的媳婦孫媳婦們也都開口勸慰。

張氏道:“娘,老三媳婦說得對,這都過去了,這禍頭過去就只剩下福氣了,佑哥兒的福氣在後頭呢。”

大舅母也勸道:“是啊,娘,佑哥兒如今好了,您就可以放心了,不用再整宿整宿睡不著了。”

“哎呀,瞧我這不爭氣的,”張老太太用袖子擦拭著眼角,“讓你們看笑話咯。”

“其實啊,我今天來是還有一件事,”她神情漸漸嚴肅,“先前大外孫將我那不成器的孫女秀娘送了回來,我奇怪得很,一問才知道她竟是做了蠢事。”

“三外孫和你幫了佑哥兒這樣大的忙,她竟是連謝都沒有一句,”她朝著身後道:“秀娘,你來,給你三弟妹道謝,多謝她給佑哥兒做了那樣好的鞋子。”

“這就是再生父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