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4頁)

眼見著他們到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張氏一天打發三回人去村門口守著,到了日子時不時都要問上一句,“可看到人了?”

錢樹如今相當於陳家的外管事,每天都去村門口蹲守,為了不漏了人,差點就讓他婆娘送飯去了,聽到老太太這樣問連忙回道:“還沒呢,今早上沒見到人。”

“哦,”張氏失望,臉上難掩擔憂,“按理說昨日就該到了,莫不是出了什麽事吧?”

曾老太爺和老太爺陳禮忠都在抽著煙鬥,陳禮忠用三兒子送的金煙鬥抽著大兒子孝敬的煙絲,聽了她這話回道:“急什麽,這幾日都在下雨,許是路上耽擱了,再等等就來了。”

侍候她的丫鬟也跟著勸道:“是啊,老太太,過兩日也就回來了,不但三老爺、三太太回來了,還有二姑娘、二少爺、四少爺、五少爺也都一起呢。”

這丫鬟說的姑娘少爺們就是京城的幾個孫輩了,陳家經過這麽些年,已經擺脫了腳上的泥成為‘書香門第’了,所以這家中子弟的排序也正經了起來。

男女分開排行,芙姐兒是大姑娘、慧姐兒則是二姑娘,二房後面生的杏姐兒就是三姑娘。

男丁這邊宇哥兒是大少爺、康哥兒則是二少爺、佑哥兒就是三少爺、瑾哥兒和瑜哥兒分別是四少爺和五少爺。

除此之外,吳氏肚子裏也懷著一個,還不知男女。

張氏聽到丫鬟提起孫子,高興地說:“對對對,還有我那三個乖孫,老三的信裏面說他們最近都愛吃什麽奶豆腐。”

“這水牛奶怎麽做豆腐,錢家的,你可要好好學啊!”

錢家的連忙點頭,“老太太您就放心吧,等他們回來我定好好學,讓幾個小主子每日都有得吃。”

“好好做。”張氏滿意地點頭。

“哎呀大嫂,”近些年在鎮上住著,越發富態的戚氏插嘴道:“你呀,別管這些吃吃喝喝的了,去城裏喊了繡娘來給你做幾身體面的衣裳才是正經。”

“這回三侄子不但回來了,還會帶著你的那赦命服回來呢,還有皇後娘娘的諭旨,往後啊,你就是皇後娘娘親封的赦命太太。”

“每年都能從官府裏領一百多兩呢!你說說,竟有這樣好的事,這些年交的稅銀啊就都回來了。”

戚氏說著說著都是羨慕不已,這人啊就是不能比,想當年她剛進門的時候,張氏雖然是大嫂,還是婆婆的娘家堂侄女。

但是她為人摳摳搜搜的,也沒什麽大嫂的氣派,娘家更是窮得叮當響時常來打秋風。

她那會兒,暗地裏都是瞧她不起的,可誰知她生了個鳳凰蛋,一路讀書考了狀元不算,還給他娘掙了身官皮。

就連那天來的縣令太太都才是七品呢,吃席的時候硬是讓她坐在上首,說是不敢冒犯。

真是不認命不行。

張氏聽到這麽說,更是笑得合不攏嘴,“有,有衣裳,京城那頭每年都會送衣裳來,今年春送的這幾身說是蘇州那邊的手藝,那個晃眼,我和他爹還沒上過身呢。”

戚氏就更羨慕了,這大嫂啊真是憨人有憨福,隔著這麽遠呢她那三兒媳婦每年都沒忘記給她送節禮,雖說衣裳鞋襪一年只送一次,一次送滿一年,但那也是送啊。

更別說一年還有一套頭面首飾,就比如說她頭上這套吧,雖然是銀的,但是上頭那些叫做翡翠的石頭是又紅又亮,圓溜溜的不知多討喜了,縣城裏可沒有這樣的手藝。

她每回來家裏瞧過大嫂啊,回去都得督促孫子讀書,若是她的宇哥兒也能像他三叔那樣,那她這輩子真是別無所求了。

……

劉玉真幾人下了船,休整了兩日便一路急行,最終在六月底的某一天,看見了坡下村的輪廓。

陳世文有些近鄉情怯,隔一會兒就要掀開車窗簾看看外頭,而不看的時候在車裏也是坐臥不寧,瑾哥兒喊了他兩回都沒有應。

氣得他扁嘴,要哭不哭。

“不哭、不哭,”劉玉真抱起他,“你爹在想事情呢,娘來回答你,這裏是坡下村,我們的老家,很快就到了。”

“老家,”瑾哥兒重復了一遍,好奇地問:“什麽是老家?是家變老了嗎?”

劉玉真耐心解釋:“不是家變老了,老家的意思是原來住的家,你們的祖輩們住過的。如今你曾祖父和祖父祖母、你們的叔伯嬸嬸們都住在這裏呢。”

“我教了你們的,見了曾祖父和祖父祖母們要如何啊?”

“磕頭請安!”兩小齊聲道。

“對,真聰明!”劉玉真一手抱著一個,在他們有些懨懨的小臉上親了一口,逗得他們咯咯笑。

陳世文聽到孩子們的笑聲,也回過神來,看著兩個大的道:“待會兒到了家裏,別忘了給長輩們請安,還有兄弟姐妹們,也都要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