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2/2頁)

……

京城

劉玉真正做著回鄉的準備,她把慧姐兒和康哥兒喊來,要求這兩個年紀大的自己整理行李。

“你們也是大孩子了,”劉玉真笑眯眯地看著他們兩個,“先前到京城來的時候,行李都是丫鬟們幫你們收拾的,這次你們就自己收拾吧。”

“可要考慮周全了,我們要在路上花去一兩個月,然後在家裏也要一個月,回來的路上又是一兩個月。”

“這期間你們要帶的衣裳、鞋襪、慣常的用具擺設,其他小玩意兒等等,要想好了帶哪些,不帶哪些。”

“還有最要緊的,我把下個月的月錢先給你們,你們要給家裏的每個人都準備一份禮。這可是你們的心意,要好好的想一想要買或者要做什麽,家裏人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最好要是他們喜歡的。”

聽到這樣的話,慧姐兒陷入沉思,康哥兒則拍拍胸膛,“娘您就放心吧,我一準兒做好。”

然後回到了屋子翻箱倒櫃,收拾出三口大箱子來,再接著就揣上銀子,拉著桂圓出門了,錢貴連忙跟上。

段嬤嬤哭笑不得地來找劉玉真,“太太啊,這行李哪能讓康哥兒收拾呢?他放箱子裏的都是這些天穿的衣裳,到了路上非得熱出病來不可。”

“有缺漏的,嬤嬤你另拿了箱子,給補上便是了。”劉玉真安撫她,卻是不提不讓他們收拾的話。

段嬤嬤也知道姑娘主意正,此番也沒想著能改變,只嘆了口氣。

“慧姐兒那邊如何了?”劉玉真問她。

說起慧姐兒,段嬤嬤就滿意地笑了,“慧姐兒有模有樣呢,薄厚不同的衣裳鞋襪這些就不必說了,她連路上要備些藥丸子都想到了,寫了單子給我讓備呢。”

“這樣好?”劉玉真驚訝,“拿來給我瞧瞧。”

“什麽樣的好事,值得你你專程瞧啊?”陳世文從外面走了進來,在她身側坐下,好奇地問道。

“是慧姐兒要準備的東西呢,”劉玉真讓人給他上茶,“我讓他們自己收拾行囊,嬤嬤說慧姐兒做得很好,我便讓她給單子我瞧瞧。”

陳世文一聽,便知道是劉玉真在鍛煉兩個孩子呢,頓時就感興趣,“那給我也看看,是怎樣個好法。”

單子上的東西沒讓兩個大人失望,雖然不太周全但瞧得出來是經過深思熟慮,較為妥帖的。大體的方向沒錯,但細節上還是欠缺了些,以她這樣的年紀來看是難得的了。

劉玉真和陳世文認真看過,還挑了幾樣評價一番,之後遞還給段嬤嬤道:“就按照他們兩個的意思準備吧,若是有少的我們這多帶也就是了。”

“這犯了一回錯,往後也就明白了。”

這種小事,陳世文都是聽她的,“就按太太的意思,”他轉頭望向劉玉真道:“我對他們會買什麽樣的禮倒是有些好奇。”

自從那回收到一副盛滿了孩子們心意的消寒圖之後,陳世文又陸陸續續收到了‘最近寫得最好看的字’、‘孩子們自制的兔子燈’、‘有些醜但是是第一次繡的荷包’、‘甜甜的糖塊’等等禮物。

如今每年的生辰他都是期待著的,還在書房裏專門準備了一口箱子來裝這些特別的禮物。

“我也是好奇得很,”劉玉真輕笑,“不過我們可說好了,若是孩子們不主動說,你可不要去問,尤其是還在京城的時候。”

不然問了之後覺得不妥,讓改了,那就失去了讓他們獨自準備的意義了,這一點陳世文也是明白的,了然地點頭。

兩個人又商議了一番家事,劉玉真才想起來問他,“你今日去告假可還順利,翰林院的大人們可有說些什麽?”

“未曾,”陳世文道:“倒是有大人感嘆我們家裏離京城竟這麽遠,在路上都要用去近四個月,再加上家裏待的那一個月,差不多有半年時間不能當差。”

“入了翰林院的幾人裏頭,就屬我們最遠,像蘇州來的唐探花就只告了一個半月的假,宋榜眼也才不到三月。”

劉玉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好在當今以孝治天下,官員父母若是在三千裏以外的,每三年有一個月,父母在五百裏以外的,每五年有十五日,這來回的路程還不算,你就知足吧。”

“好好好,知足知足。”陳世文嘴角含笑,端起茶盞飲了一口,“對了,我今日在翰林院看到太子殿下了。”

“太子?”劉玉真眼前一亮,拉著他的袖子好奇地問道:“長得如何?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不是像戲文裏頭的那樣?”

“還有,他和你前些日子見過的皇帝陛下長得像不像?”

“你先頭說陛下很有威嚴,不敢直視,那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