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3頁)

段嬤嬤:“姑娘您就別操心了,這些事您都交給我們就好,定會辦妥的。”

自從得知姑娘懷孕了,鄭家的這臉上的笑容就沒下來過,如今也是附和著笑道:“對對對,姑娘您就放心吧!”

“哪就連話也說不得了?”劉玉真哭笑不得,“我不過是吩咐兩句,將來再挑選合心意的料子、款式,被你們說得我要去做苦役了似的。”

“哪兒敢讓您去做苦役啊。”桂枝端上一盅茶,“姑娘,這是廚房新做的紅棗茶,您嘗嘗。”

劉玉真剛想端便嚇了一跳,道:“怎麽是熱的?”

桂枝答道:“嬤嬤說您往後都要吃熱乎的,生冷的都吃不得,茶也要少喝,我都吩咐廚房了,您放心。”

這不是放心不放心的問題吧。

劉玉真無奈搖頭。

只這麽幾個人就限制得這般緊了,劉玉真感覺母親來了之後恐怕她連床都下不了。

果不其然,她被曾氏壓著躺在床上喝完了藥,直到大夫說已無礙了才能下地走動,但也是限制多多,這不能吃,那不能喝,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娘,您不讓我看書、又不讓我下棋、做衣裳不許、做針線也不讓,就連插個花吧您也擔心有刺傷到手,那我還能做什麽啊?”

“就在那坐著就好。”曾氏道,她正高興地做著一雙虎頭鞋,“這女子懷孕,前三個月是頂頂要緊的,馬虎不得。”

“待過了三個月坐穩了胎,那便無礙了。”

“對了,女婿可給親家去了信?這樣大的喜事,也得讓他們歡喜歡喜才好。”

“當天就送去驛站了,”劉玉真答道:“和著報平安的信一起,我另讓人采買了些京城的特產,一塊兒放裏頭寄過去的。”

“那就好,”曾氏點頭,“你們出門在外啊,家裏頭定是憂心的,送封信回去也不費什麽事,親家們瞧到了信,心裏也歡喜。”

“所以,你們要常寫信回去。”

“如此方是孝道。”

“我明白的,”劉玉真道:“您就放心吧,說起來陳世文大嫂應該生了吧,也不知道是男是女。”

……

劉玉真懷孕了,受到影響的不單單是他們夫妻以及鄒氏一脈,曾家大房也泛起了漣漪,進而影響到了在曾家閨學的慧姐兒。

這一日,姑娘們上完了課陸陸續續都走了,只留下玉姐兒及慧姐兒兩人,玉姐兒擔憂地跟她說:“慧姐兒,表姨懷孕了,你擔不擔心啊?”

慧姐兒奇道:“為何會擔心?有了弟弟妹妹,爹爹開心、母親開心、康哥兒也想有個弟弟,他說要讓弟弟也背書。”

“我也是這樣想的,若是個妹妹,那我也要教她背書、習字,如果她想要跟大姐姐學織布,那回鄉的時候我就請大姐姐教她。”

“可是表姑有了自己的孩子,定不會待你們這樣親近了啊!”玉姐兒道:“祖母說,曾祖母待祖父和二祖父就是不一樣的,她給二祖父買了宅子不給祖父買。”

“這是因為二祖父是曾祖母親生的緣故。”

一直被教導要明辨是非,自食其力的慧姐兒不解地問道:“為何你祖父的宅子要讓曾外祖母買?他不會自己買嗎?”

“我爹就和母親商量著過些年要在京城買一座宅子,為何大舅爺不自己買啊?”

“我和康哥兒如今有月錢了,想要什麽我們都是自己買,或者讓下人去買的。大舅爺這麽大年紀了,還不會自己買東西嗎?”

玉姐兒想了想,恍然道:“對哦,那我回去問問母親。”

曾大奶奶聽到這樣的話苦笑不已,玉姐兒不過七八歲,不明白這裏頭的緣由,她卻是明白的。

這哪是會不會買的事,是有沒有銀子的事。如今可不是二十多年前老太太買宅子的時候了,那時候這片地方新建,只需五六百兩,可如今卻要兩千兩不止。

而且買了還不行,這邊邊角角都要修繕,圍園子,蓋新屋,建個假山再種一些花木,哪個不要錢?有一回曾大奶奶去給老太太請安,聽她吩咐給真表妹那宅子換扇大門,挑的那什麽木,便要兩百兩,把她給嚇了一跳。

要知道,曾大老爺一年的年俸也不過是三百兩,曾二老爺是外官,多一些是三百五十兩,老太爺的更多,五百兩。

再加上家裏這些年陸陸續續置辦下的五百多畝地,三個鋪子,每年進項也就在兩千五百兩上下。

但一家幾十口人的吃喝嚼用、婚姻嫁娶都在這裏頭,每年都所剩無幾。

買房置地又從何談起?

就這樣也比那些需要賃屋子住的普通小京官強很多了,曾大奶奶的娘家雖然不用賃屋子住,但也是一家老少十幾口人擠在一座三進宅子裏。

若是他們大房能拿出在京城買房的銀子來,那老太爺也不會在這把年紀,將要致仕的時候到外頭做官了,不就是為了攢些家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