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2頁)

桂枝點點頭,回到了馬車附近。

馬車裏,劉玉真和母親曾氏說著話,“娘,您感覺好些了嗎?我這有在府城取的暈車丸子,要不您吃一顆?”

曾氏擺擺手,“我這是有些累了,歇會兒就好。”

“那我扶您下去走走吧,”劉玉真建議道:“瞧瞧那些綠景兒,您心情也舒暢些。”

“也好。”曾氏就著她的手下了車,看到周圍人來人往的頓時微皺眉,喊丫鬟給她們取帷帽來。

“哎,這些人一天到晚吵吵嚷嚷的,下回還是得咱們自家人啟程才好。”

“娘,”劉玉真解釋道:“你女婿說,南邊歸化未久,始終不如北邊太平,這些商隊都是老油子,跟著他們能避免很多事。”

“您也看見了,他們都雇了鏢師呢,對這路也是熟的。”

“我們人少,還是不要單獨走的好。”

“好好好,都聽你的。”曾氏也就是隨口抱怨罷了,“我們到那邊去走走,我看那花開的不錯,摘些來插個瓶擺在車裏也好看。”

劉玉真見她有興致也高興,“那我讓人吩咐李三編個壺來,不出門還不知道他有這手藝呢,編出來的籃子靈巧又好看。”

“哪一個能在主子跟前露臉的下人沒有一兩個絕活?”曾氏笑道,後問她:“你這回帶了這李三和馮大上京,可是要把身邊的丫鬟許了?”

“桂枝和春杏比你還大些,是到了年歲了,這兩個也有出息,不算埋沒。”

“桂枝已經許了錢貴了,他們兩家也過了定,到京城後就給他們辦婚事。”劉玉真解釋道:“春杏倒還未定,得問問她家裏人呢。”

“也是,”曾氏恍然,“春杏一家人都在京城,正好這回問一問。”接著又語重心長地道:“丫鬟們年歲到了就得給她們找好人家,免得養著養著,養大了心思。”

“那可就不得了了。”

“也傷了你們之間的情分。”

“我明白的,您就放心吧。”劉玉真笑著回道,“母親您瞧,是這朵黃色的好看,還是這朵紅色的好看?”

“我覺得這紫色的也不錯。”曾氏彎腰摘了一朵紫色的,“你瞧瞧。”

劉玉真認真看了看,點頭,“是好看,那就都摘了吧,姹紫嫣紅瞧著心情也好。”

“你這喜好啊,真是一直沒變,”曾氏笑道:“插花就愛每種顏色都挑一些,穿衣裳也是這樣,櫃子裏那顏色晃眼得很。”

“好看啊!”劉玉真依偎著她,笑嘻嘻的。

……

“姑娘,您可要去走走?”梅香跟著剛醒來的慧姐兒在車旁轉悠,問道。

慧姐兒伸手跺腳地活動開,問道:“爹爹他們去了何處?”

“商隊管事來請呢,姑爺便過去了。”梅香回答:“老太太身子有些不好,太太過去服侍了,臨走前吩咐午膳的時候再把您喊醒。”

“至於大爺,被錢貴帶去掏鳥窩了,剛剛還聽到了他的笑聲。”

慧姐兒想了想,“那我們去給外祖母請安吧,段嬤嬤說過了,長輩若有不適,作為晚輩是要去侍疾的,我們過去看看吧。”

於是午膳的時候,就是老少三人一起回來了,慧姐兒懷裏還捧著一個藤條編織的花瓶,其上插著幾支花。

“爹爹,好不好看?”

陳世文看了看,又擡頭看沖他使眼色的劉玉真,點頭道:“好看,待會兒就擺在車裏吧,也添些香氣。”

“好!”慧姐兒高興地應道。

“爹爹,爹爹,這湯裏的蛋是我撿的!”康哥兒扯扯他的袖子,“好大一顆!”

陳世文安撫他,“那爹爹等下好好嘗嘗。”

康哥兒滿意了。

劉玉真給母親舀了碗湯,問他,“剛剛商隊那邊喊你有什麽事?可是快到了?”

“不錯,”陳世文頷首,“再有兩日便到廣州府了,我們在那裏歇幾日,然後再乘船北上。如今是秋天水路未封,所以不必在杭州下船轉馬車,到了差不多時候便換小一些的船。”

“可一路直行到京城,所以你和嶽母可以在廣州府逛逛,多買些東西也不要緊。”

“爹爹,京城大嗎?”康哥兒好奇地問,“有沒有府城大?”

“笨弟弟,省城要比府城大!”慧姐兒糾正他。

“京城最大。”陳世文含笑回答:“到了京城,就送你們去書塾讀書。”

“那我要向爹爹一樣,考狀元!”康哥兒高興地喊道。

陳世文哈哈笑,“那就承你吉言了。若你爹我能考中狀元,就給你請個好夫子好不好?讓你十幾二十年後也能考狀元。”

“好啊好啊。”康哥兒年歲還太小,不懂得這科舉的艱難,當下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我也要考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