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3頁)

不一會兒段嬤嬤便道:“姑娘,您去年一整年除了那幹菜方子之外,一共得了銀一千三百八十二兩三錢,銅板五百一十二文。”

“都是田地、租子及鋪子的出息以及三姑奶奶分給您的。”

這個劉玉真知道,和她估算的差不多,如果再加上賣方子的三千兩那就是四千三百八十二兩,非常多的一筆進項了。而除了這些之外她還有一批糧米存在莊子的糧倉裏,這是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的,祖父還在時家裏的糧倉每年都要親自去看。

“這就是您去年的進項了,如今都入庫了您隨時可以取用,”段嬤嬤繼續說道:“此外,您去年一整年共發月銀、賞賜等二百五十二兩,買脂粉、小玩意兒、節禮、壽禮等二百六十三兩……”

“和著約莫三百一十五兩,所以姑娘您去年約莫剩下一千零六十七兩。”

“至於您的其他嫁妝,頭面首飾共有……綢緞……素緞……皮子……”

段嬤嬤念了長長的一串,最後總結道:“就少了些料子,都做衣裳使了,給您的幾位長輩做了些,給姑爺和您以及兩個孩子也做了些。依著您的吩咐,後頭做的這些是從縣裏的綢緞莊采買的料子。”

“很好,”劉玉真點頭,“家裏頭這份銀子還剩下多少?”

春杏遞了本冊子過來,“就剩下這些呢,剩余一百三十八兩二錢並七十六個銅板。”

劉玉真看了看沒發現什麽問題,又問:“過年到現在這段時日情形如何?”

段嬤嬤回道:“吃食的鋪子得了那豆油如今每月能掙五兩銀呢,再不到半年便能把買鋪子的銀錢掙回來了。至於後頭開的兩家油鋪,鎮上這家就租的那雜貨鋪隔壁,每年十兩銀,過年那會兒正是置辦年貨的時候豆油賣出去許多,就是好些都是拿豆子來換,銀錢才得三十兩。”

“倒是縣裏許多人家都是沒有地的,那李三又是個機靈鬼,架著個鍋子在門口炸油條油餅,把周圍人家都吸引過去了,過年這一陣子賣了近一百五十兩銀。”

“那些賣豬肉的都眼熱,去鬧了兩回。”

然後劉玉真送了一份禮給夫君在縣衙做賬房的一秀才娘子,對方托了兩個差役來了一回,打那以後就風平浪靜了,都沒使上陳世文的帖子。

“姑娘,這買油的人可真多啊,不單單是外頭,就是村子裏也有好多人家去換,”春杏小聲低笑,“自從這豆子能換油,顧廚娘說太太再不盯著她做飯了。”

劉玉真也嘴角上揚,“好了,太太只是儉省,人還是好的,往後可別這麽說了。”

“就是,”段嬤嬤也道:“你們啊這日子就是太清閑了,口沒遮攔的,要是在府裏敢這樣編排當家太太,非得打發去洗衣裳不可。”

春杏連忙坐直了身子,認真應下。

“這李家母子倆的確是活絡的,”劉玉真翻看這賬冊感嘆,冬天城門口的茶寮生意不好便關了,正好縣城的油鋪開張,便把這母子調了過去,沒想到他們做這個也是有聲有色的,“往後就讓他們管著縣城這個油鋪吧,茶寮那處再派旁的人去,然後縣城另外一邊也要開一個。”

“姑娘您想讓誰去?”段嬤嬤問,“您幾個信重的陪房都有出路了,再派,可就要使喚到老太太和二太太的人了。”

劉玉真也是頭疼,幾個月前她還為自己陪房太多耗月銀而頭疼,沒想到幾個月後她就要為自己的陪房太少而頭疼了。

“那些人如何了?”劉玉真問段嬤嬤,“這麽久了,可有結果了?”

段嬤嬤笑了,“您去瞧一瞧就知道了。”

……

午膳劉玉真和兩個孩子是在西廂房這邊用的,自從陳世文走後男女有別,她漸漸地不去上房用膳了,況且自己吃還更香些。

“娘親,娘親你看這花……”待桂枝她們擺好了桌子,康哥兒才跑了進來,他如今說話流暢了許多身段也拔高了,從桌面看過去能看到一個黑乎乎的頭頂。

跑近了劉玉真身前就遞了幾支花給她,小小的桃花苞長在枝丫上,還沒等開呢就被他折下來了。

“那取個瓶養著,放你屋裏可好?”

“嗯。”康哥兒望著桌上熱氣騰騰的鍋子和噴香的炙羊肉,心不在懨地點頭,他如今的心思都放在這香氣撲鼻的菜肴上了。

“慧姐兒呢?”劉玉真過了一會兒見慧姐兒還沒回來,便問。

康哥兒揚起臉,“和大姐姐說話!”

大姐姐就是芙姐兒了,兩個小姑娘在一起,還有丫鬟伺候,劉玉真也放心。果然沒多久慧姐兒就回來了,只是有些垂頭喪氣的。

“快洗洗手,我們今日吃羊肉鍋子和春餅,這春餅用的是你們前些日子發的綠豆芽,快來嘗嘗。”

慧姐兒聽話地去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