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3/4頁)

“康哥兒倒是沒有,”小張氏解釋:“慧姐兒很著緊康哥兒的,都不會讓他亂跑,倒是村子裏許多小娃娃是這樣,長大就好了。”

原來如此,不過這個可不能等長大,若真是缺鈣,那等到長大就要成小矮子了。不過這麽一想村子裏的人的確不高,像她就比大嫂小張氏高半個頭,比二嬸吳氏也要高上兩寸。

正想著,吳氏喊她,“三弟妹,你看看我這樣裁可成?”

劉玉真放下了手裏的動作,走過去瞧了瞧,笑道:“這樣很好,正正合身。”

路過小張氏的桌子,用手指在她的大紅色棉布上劃了一下,道:“大嫂,裙擺這裏還得略寬一些,慧姐兒這身是京城盛行的四幅裙擺,這裙擺要折四道,每一折都要折這般多,”

用手指比劃了一下,解釋道:“這樣走起路來才好看。”

小張氏嚇了一跳,“這,這麽多啊,太費布了,這都能做兩身,甚至三身了!”

“還有更費的呢,”劉玉真道:“另有要折六道、八道、十二道的,還有折裏頭用的是一匹布,外頭又是一匹布,如此走起路來裏頭那匹若隱若現,也很是好看。”

“天爺啊,這把兩匹布都穿身上了啊,這京城裏的人穿衣裳可真費步,這織一個月都織不上呢。”小張氏驚訝道。

“京城如今盛行的是四幅、六幅的,後頭這些是我做的,不是京裏來的。”劉玉真解釋,如今京城流行的還是十二幅以內的裙子,還沒流行內外不一樣的,她是見了京城送來的衣裳後想起來自己做的。

只是不像史料裏只取其中花紋最好的一段其余廢棄,而是取了素緞,再在其上繡自己想要的圖案,做了一身六幅裙擺的,至今還沒上過身。

“春杏,你去取了我那身六幅百碟穿花的襦裙來給奶奶姑娘們瞧瞧,大嫂、二嬸、四妹妹,你們也可以學著做一身,就是這刺繡做起來費工夫,一年可能也就得一兩件,不過有一件也夠使了。”

畢竟這種裙子日常是不穿的,她做的這件一來是貪新鮮,二來也是閑著也是閑著,做好後還沒機會上身。

“不不不,”小張氏擺手,連連拒絕,“這實在是太費布了,太費布了。”她累死累活織一個月才得一匹半布,這做間衣裳就要用去兩匹,實在是舍不得。

“不過是真好看,”吳氏倒是感興趣,走近前來,還招呼著陳荷花,“荷花你也來瞧瞧,給自己也做一身。”

小張氏擔心費布,但是吳氏和陳荷花還是很心動的,就像劉玉真所說,這做上一件吃席時穿,一年穿幾回,穿上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的,哪裏舍不得。

尤其是吳氏有些家底,不在乎這一匹兩匹的布料,而陳荷花正是儀親愛俏的年紀,這些年也攢了點嫁妝,就更挪不開眼了。

劉玉真細細講解著,這衣裳她是自己做過的,所以說起來有條有理,對眾人的疑問她和春杏也能作答,幾個人在這邊原定給康哥兒的屋子裏擺了幾條長桌做衣裳,隔壁屋子和院子裏許多小孩嘰哩哇啦驚呼、奔喊,讓整個陳家熱鬧非凡。

“三弟妹,”經過好幾個時辰的相處,吳氏對劉玉真熟悉了些,說話也更為隨意,不禁問道:“你怎麽突然想著孩子們置辦席面呢?我在鎮上倒是見過,但是村子裏卻不興辦這個的。 ”

劉玉真實話實說,“我瞧著慧姐兒這些天都悶悶不樂的,話也少,便想著個她找幾個姑娘們一起玩一玩,如今瞧著還好,開心多了。”

吳氏明顯愣了一下,“三弟妹有心了,還是你會養孩子那天康哥兒給祖父說起有個叫做彭祖的老神仙,活了八百歲把祖父給樂得。”頓了頓,又走前兩步小聲說道。

“自從送走了先頭那些丫鬟婆子們,慧姐兒就一天悶似一天,後來三叔日日帶著好了些,但後來三叔又去了省城,這……便又話少了。”

劉玉真一怔,知道她是在提點她,回了個感激的笑容,“謝謝二嫂。”

“真要謝我啊,就來些實在的,”吳氏笑眯眯的,“我聽娘說三叔要給家裏頭買幾個丫鬟?侍候大伯娘和我婆婆?”

“是呢,婆婆和二嬸也有些年紀了,身邊有人侍奉著我們做晚輩的也安心,於是便算著買上兩個機靈懂事的。我遣了段嬤嬤去辦,另料理些事明日就該回來了。”劉玉真不明就裏,問道:“怎麽了?”

吳氏小小聲,略緊張地問道:“那不知是個怎樣的人?年歲如何?性情如何?”

劉玉真不是很理解她的意思,回道:“這我沒瞧見也不知道,不過我吩咐她不要太小要正能幹活的,十一二歲就很合適,這樣的小丫頭簽個活契在家裏幫襯個五六年正好到了年歲,放出去嫁娶也不耽誤。”

為了不讓婆婆張氏感到肉疼,她特地囑咐了段嬤嬤要和牙婆說清楚,要那些每月不要銀錢,滿了歲數再一起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