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1章 如果國寶會說話白景琦專場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第一集,《北京人頭蓋骨——我們的祖先》:

你,來自六十九萬年之前,卻有著和如今兩千萬人同樣的名字——北京人,你比我們更早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六十九萬年過去了,我們進食,生存,繁衍,不斷進化,而今凝望著你,我們依舊在思索,這一切的意義。

石器,是人類第一次最早開始使用工具的嘗試,你用粗糙的雙手,將兩塊石頭對在一起敲擊,打出鋒利的刃齒,綁在木棍上充當槍刃,從對石頭的敲擊開始,人類認識自身創作萬物的非凡能力。

世界各大文明的覺醒,大約都從石器的誕生開始,你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你的容顏至今依舊清晰。

你居住在山洞裏點燃了文明的火光,照耀了中華民族前進的道路,但是你的重新出現卻充滿波折,1927年,兩個年輕人到了周口店,他們都是京師大學堂地質系的學生,一個要楊鐘健,一個叫裴文中,受國立京師大學校醫科附屬醫院院長白景琦的邀請和資助,來到這裏進行挖掘。

他們精力充沛,給整個現場帶來了生氣,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學術界的奇跡終於發生了,12月2日下午四點,已經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漸漸暗下來,呼嘯的寒風在山野吹著,洞裏覺得更冷了,但人們依舊在昏黃的蠟燭光下聚精會神地工作。

然後,時隔六十九萬年,你終於重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裴文中親自坐著汽車,用他自己的兩床被子和褥子、氈子,包著這稀世珍寶護送到城裏。

其後,又有許多你的同伴被發現,我們終於知道我們的祖先是什麽模樣。

不久之後,日本人來了,白景琦先生為了親手將你們藏在箱子裏,帶著你們離開家鄉,來到了西安,等你們再次回家,已經是十年之後的事情了,如今你們安安靜靜的待在博物館中,我們凝望著你的臉龐,感到另一顆心跨越時空,望見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十九萬年,仿佛刹那間,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第二集,《黃州寒食帖——人生之嘆》: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裏。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元豐五年,蘇軾被貶斥到黃州已經三年時間了,惆悵孤獨的心情成就了這幅天下第三行書,一曲失意人的哀歌,化作線縷絲絲,落在超過119厘米的長卷上,綿長婉轉。

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運多舛,清鹹豐十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毀,旋即流落民間,為馮展雲所得,馮死後為盛伯羲密藏,盛死後被完顏樸孫購得,曾於1917年在北京書畫展覽會上展出過,受到書畫收藏界的密切關注。

1918年轉傳到白景琦手中,白景琦先生秘藏家中,從不外傳,以至於人們都以為這卷珍貴的書法作品已經不在人世。

直到1949年,時隔三十一年之後,人們才在白景琦先生給故宮的捐贈清單中看到了《寒食帖》的名字,看到了蘇軾千年前的那聲嘆息。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四季第三集,《步輦圖——民族團結之瑰寶》:

貞觀十四年,吐蕃贊普松贊幹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四十歲的閻立本站在下首,將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腦海中。

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範與威儀;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襯托出了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

而仕女衣帶飄飄和晁蓋的迎風招展都有意刻畫一種充滿了柔情、安詳、和善的情調,隨後文成公主入藏,成就了漢藏兩族千年的友誼……

這幅畫原本藏於宮中,公元1921年,末代皇帝溥儀為了償還宮中拖欠百草廳的債務,將其抵押給白景琦先生,白景琦將它和《寒食帖》藏在了一起,於1949年捐給了故宮……

《如果國寶會說話》系列作品一經播出便在這個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然後很快就有人注意到,其中多件國寶的解說詞裏都提到了白景琦三個字。

很多吃瓜群眾就開始議論,“我只知道白景琦先生是北大醫學院的創始人,是咱們國家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現在才知道,白先生還保護了這麽多的國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