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9章 請叫我韓老師

“是啊,每個時間段的光線都是不同的,早上的光照亮堂、中午的光線強烈、晚上柔和,不同時間段的光線都會帶來不同的美感~拍攝出不同感覺的畫面;照相館裏用人工光雖然也能做到各種變化,可終究不如自然光豐富。”照相師傅附和道,攝影又被稱為用光的藝術,他當然明白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區別。

當然,人工光不如自然光豐富這話就有點絕對了,人工光能做的事情可多著呢,不過那都需要多種專門的設備,他這家小照相館肯定是沒有的。

兩個姑娘咬了咬耳朵,然後那位頭發短點的姑娘伸出了右手,“認識下吧,我叫黃貝貝,這是我一個院兒的朋友薛雪,我倆在瑞金路住,你住那兒啊?”

“我叫韓春明。”沈隆伸手和她們握了握,瑞金路是外交部大院兒所在地,這倆姑娘看起來應該是外事幹部的孩子,怪不得能穿成這樣,她倆這麽說話其實是在盤道,想看看沈隆是那個大院兒的孩子,在她們看來,除非是幹部子弟,一般人那懂得這些。

她們甚至已經在猜測沈隆是什麽家庭出身了,或許他家裏是在媒體單位上班?又或者是電影廠?要不然怎麽懂得這些?

沈隆以前可是和鐘躍民他們混過,當然明白這些,不過他並沒有裝逼,把第二燈泡廠說成二炮什麽的,而是老老實實說自己在正陽門下住著。

這兩個姑娘有點失望,因為這塊兒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並不是什麽大院兒,但對美的向往還是讓她倆暫時忘了身份的區別,黃貝貝繼續問道,“你明個兒有事兒沒?要是不忙的話,我去借台相機,然後咱們找個公園,你幫我倆拍照吧?”

“嗨,我倒是想忙,也得有人給我機會啊,現在工作還沒著落呢,你倆放心的來。”沈隆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雙方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和地點就散了。

他可不是想泡妞,這倆姑娘長得雖然還可以,卻不至於讓沈隆心動,之所以願意幫忙則是因為想起了另一位富豪的發家史,當年在資本市場上翻雨覆雨的德隆系掌門人唐萬新就是靠照相起家的,他或許可以模仿下。

八十年代初,唐萬新花了四百塊在烏魯木齊租下了“朋友”彩擴社,把接來的彩色膠卷集中托運飛往廣州朋友拿到後沖印再寄回烏魯木齊,因為烏魯木齊沒有第二家同類業務的店面,所以他很快就賺到了錢。

來找他擴印照片的人越來越多,於是唐萬新就想著購買彩擴設備,這樣就不用再給廣州那邊分錢了,但他的資本又不夠,遇到一般人估計會放棄,可他卻想出了絕招,打出了招聘啟事,等人來了他提出要求,想上班先交押金。

那時候找工作挺難的,於是這些新員工都想辦法湊了錢,唐萬新上演了一處借雞生蛋的好戲,用這筆錢買了彩擴設備,一口氣賺了六十萬,攢到了第一桶金,細想起來,這手段絕對不比馬博士差。

從黃貝貝和薛雪身上可以看出,人們對美的追求是無法抑制的,自己既然懂攝影那就可以靠這個賺錢,現在開照相館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我幫別人拍照片,收點手藝費這不過分吧?那怕是那十年,還有人找畫家買畫呢,咱們藝術家的事兒,怎麽能算做生意呢?

沒錢買相機不要緊啊,唐萬新的辦法完全可以拿來借用麽,咱不招工這個違法,但是可以問黃貝貝借啊,我幫你拍照片,你借我相機,這不挺合適的麽?至於客戶也不擔心,這些大院孩子的德行沈隆再清楚不過了,她倆拍了好照片那絕對會拿出去顯擺啊,到時候一傳二二傳三,還用得著愁沒生意麽?

先這麽幹吧,拍個一兩年照片賺點錢,然後等能開始做生意了就大展手腳,這法子和沈隆進入這個世界之前制定的方案有點不太一樣,不過挺有意思的,沈隆也不介意稍微修改下自己的計劃,於是吹著口哨就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黃貝貝和薛雪果然準時到了約好的地方,黃貝貝脖子上掛著一台紅旗20相機,更坐實了她倆出身非同一般的猜想。

這台相機是上海照相機廠根據徠卡相機模仿的一款高級專業相機,一共只生產了271台,一般人有錢都買不到。

“走,咱們去北海公園,哦,對了,你看看我倆帶的東西夠不夠?”黃貝貝打開了包,裏面裝著紗巾、化妝品等拍照要用的東西。

“拍照這行當,你要真準備起來,用開車拉都不夠,不過一般的個人攝影,再加上也就夠了!”沈隆揚了揚手裏的反光板,“喏,昨晚上特意給你倆做的。”

這玩意兒其實也不難做,在薄木板上貼上錫箔紙就行了,當然這是山寨的做法,專業的做法就不能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