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章 不倒的紅旗

所謂的爆點,就是像《英雄兒女》中王成那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或者是《董存瑞》中主角舉起炸藥包高呼“為了新中國,前進!”,又或者是只剩下一只胳膊的孫德勝獨自一人向鬼子沖鋒,這樣可以點燃觀眾激情的場景。

這些場景可以是虛構的,因為文藝作品和現實還是有些不同的,文藝作品是現實的升華,讓美變得更美,讓醜變得更加醜惡,如果一切都按照真實的來,那就不是文藝作品,而是報告文學或者紀錄片了。

要想在《高山下的花環》中加入爆點,最合適的毫無疑問就是梁三喜犧牲時候的場景了,在原作中,梁三喜犧牲時候是這樣描述的。

“北京”作戰勇敢,卻因為數發十年動蕩時制造的臭彈而失去戰機,被敵人殺害;九連終於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就在大家歡慶勝利時,殘敵打來冷槍,梁三喜為救趙蒙生而中彈,臨終時,他右手緊緊攥著左胸上的口袋,有氣無力地對趙蒙生說:“這裏……有我……一張欠賬單……”在他上衣口袋裏戰友們找到一張染血的欠賬單,上面記錄了的每一筆借款,共計六百二十元。

這個劇情不能說不好,只是容易讓人想起老革命影片中用過多次的橋段,烈士在犧牲時候總惦記著讓戰友幫自己交上最後一筆黨費,同樣的橋段用多了,就容易讓觀眾覺得審美疲勞,而且這段會讓觀眾覺得有些壓抑,情緒難以爆發。

那麽改成什麽好呢?沈隆在腦海中飛快地搜索著關於這場戰爭的影視作品、文學小說,乃至是新聞報道,最終他腦海中的畫面定格在一面紅旗上;這面紅旗可以說是整場戰爭給人們留下最深刻、也最為經典的記憶之一了吧?

這場戰爭留下了許多展現我軍英勇氣質的經典畫面,其中最經典、傳播範圍最廣的有三組畫面,第一張是骨頭最硬的偵察兵周秋波被行刑前的照片,一位我軍偵察兵深入敵後偵查,被敵軍炮彈震暈俘虜,敵軍叫來外國記者,想拍下他臨死前膽怯的樣子。

拍照時,他們威逼周秋波跪下,借此來汙蔑我軍形象,鼓舞己方士氣,然而這位骨頭最硬的偵察兵深知這一點,他誓死不跪,掙紮著站起來,雙眸透著憤怒的光芒。

第二張是一副油畫,一名蒙著雙眼的軍人屹立在天地之間的油畫,這名軍人是“一級戰鬥英雄”史光柱,在收復老山的戰鬥中,史光柱是某團四班班長、代理排長;在攻打敵軍陣地過程中,史光柱先後四次八處負傷,左眼球被打掉了,右眼球被打進兩塊彈片,一直堅持指揮戰鬥,帶領全排攻占了57、50號高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作戰任務。

戰後史光柱被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其英雄事跡還被收入保邊疆獻青春英模連環畫庫《勇士強者史光柱》一書中,後來有畫家根據他的事跡創作了這幅油畫。

更難得的是史光柱並沒有因為失去雙眼而而自暴自棄,而是依靠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學會了盲文,之後進入深圳大學中文系,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讀完了深圳大學本科學業,成為我國第一個獲得學士學位的盲人。

並創作了許多文藝作品,在國內外各種刊物發表詩歌散文540多篇,17次獲國家級文學獎,許多作品被俄、法、英等國翻譯並廣為傳播,他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那首他自己作詞,並在1985年春節晚會上演唱的《小草》了,“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這首歌可謂是家喻戶曉。

但最有名還是那張“不倒的紅旗”,這是在1984年4月28日兩山戰役時候拍下的,我軍戰士在攻上主峰後,用力將紅旗插在主峰上,而此時他其實已經犧牲,身體和紅旗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矗立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

和美軍蘇軍攻占柏林時候的插旗照片不同,這張照片並未展示出“勝利”的喜悅,而是充滿悲壯的氣氛,告訴了人們一個普通解放軍戰士對忠誠的理解。

這張照片的原型是某部二營五連副連長張大權,犧牲後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被人們譽為“老山第一烈士”,他的雕像也矗立在烈士陵園英雄台前,依舊守護著這片土地。

也有人說《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梁三喜就是以他為原型的,因為在清理張大權的遺物時,五連官兵發現了副連長的一張700元欠賬單,他們沒有想到,平常副連長把工資拿來給士兵買罐頭改善夥食,竟然還會有欠賬單。

他們瞞著張大權的母親,捐錢來還賬,張大權母親得知後,死活不依,從2000元撫恤金中拿出錢來自己把賬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