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8章 制磚機

八十年代可以說是作家、詩人們最好的年代,不像前些年會承受高稿酬的批判,也不像之後因為物價上漲而導致生活窘迫,現在相對高昂的稿費和相對低廉的物價可以讓他們在國內過上較為舒適的生活。

同時由於高考恢復,帶動了人們對知識的崇敬以及對閱讀的向往,讓作家和詩人們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不管走到那裏都會受到數量眾多的文藝青年的向往,這時候只要沈隆願意,他完全可以像高曉松一樣,憑著自己的名字還有作品逛遍全國任何一所大學。

到了大學裏面,不用自己找住處,就有學生願意收留他住在自己的宿舍裏,有女學生願意管吃管喝,甚至以身相許;誇張點的說,只要他有這個想法,和顧城一樣同時接受多個女性的好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兒。

日後或許有很多網友們在看路遙、海子等人的傳記或者采訪時,會覺得這些人的生活十分困苦,感覺這些作家、詩人一個賽一個的窮。

事實並非如此,這些作家、詩人窮個雞兒,海子先不說,他的悲劇更多的是源於性格,事實上很多詩人、作家的悲劇都源於性格。

而路遙網上盛傳他窮了一輩子,比如什麽他發表《人生》才拿了一千三百塊稿費,依靠《平凡的世界》獲得矛盾文學獎不得不找人借了五千塊才有錢去京城領獎,把錢送到路遙手裏,並央求哥哥:你今後再不要獲什麽獎了,如果那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上火車前,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最後矛盾文學獎的獎金也只有五千塊,回來後省裏獎勵了五千塊,《平凡的世界》也只有千字三十的稿酬,這本百萬巨著只給他換來了三萬塊的稿費,加上獎金不過四萬塊而已。

一千三百塊、四萬塊聽起來不多,給人的第一反應路遙確實窮得很,然而那可是1983年的一千三百塊和91年的四萬塊,那時候人民幣的購買力絕對不是現在可比的。

1983年普通工人一個月才幾十塊錢,1300差不多相當於普通工人兩年的收入,換算成現在得有一二十萬;在冰心的日記裏,有她1983年的詳細開支,這裏面有一條,預支保姆宋阿姨二月份工資二十塊,一千三百塊等於冰心家保姆六十五個月的工資。

91年北京平均工資一個月二百多,現在是八千多,路遙拿著五千塊去北京,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二十萬,去天上人間都差不多夠了。

一萬塊的獎金相當於現在的四十萬,三萬塊稿費加起來也有一百多萬了,加起來夠在現在的西安全款買房了;當然,當時西安的房價更低,四萬塊夠他買好幾套的,要是他像鄭淵潔一樣買上幾套房存放讀者來信,到現在翻個十來幾十倍一點兒問題也沒有。

而且路遙不光有稿費的收入,1991年底,也就是《平凡的世界》獲獎後不久,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開始享受國家專家津貼和陜西省專家津貼,加上這些,絕地是當時的富裕中產。

或許這些錢並不算多,實際上也配不上路遙的作品,但路遙窮還真不是因為稿費少,而是他的消費習慣,他的煙癮很大,一天抽兩包以上,抽的都是好煙,他喜歡喝咖啡,喝的都是好咖啡。

路遙參加會議,從不吃組織方安排的早餐,即使夥食很不錯。非要去一家咖啡店吃西式早點,80年代,咖啡店很少的,並且很貴,一次大概要5塊錢左右,雖然路遙每月的工資才40元左右,但他才不在乎呢,他說,“像我們這樣出身的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種格外的張揚來抵消格外的自卑。”

換算成現在的概念,差不多相當於年入百萬的金領,動不動就要吃一頓上萬塊的懷石料理,抽高档古巴雪茄,這樣還想不受窮,怕是有點難。

沈隆接過鋼筆在劉建國的筆記本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也是他第一次給人簽名,劉建國拿到簽名後高興地很,等下一期的《收獲》到了之後,他就能拿著簽名去給自己的朋友們顯擺了,說不定還能憑此贏得某個姑娘的青睞。

“孫老師,等樣刊寄過來的時候,我給您送家裏吧!”劉建國殷勤地說道,和對待一般辦事人員的態度截然相反。

“謝謝,不過不用了,我地址留的是《黃原文藝》賈老師那兒,到時候賈老師會幫我轉交的。”沈隆婉言謝絕,然後帶著厚厚一摞錢離開了。

到了新的一周,周中的時候天突然下起綿綿秋雨,工地上不得不停工了,沈隆難得的得到了假期,他白天在街上四處逛逛,去百貨商店瞅瞅有什麽適合送給田曉霞的禮物,自己老是收曉霞的禮物,怎麽也得回贈一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