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為什麽(第2/3頁)

兩人不再說話了,吳回定坐調息,而虎娃站在不遠處算是為他護法。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吳回這才長出一口氣,還沒等他睜開眼睛,又聽見虎娃問道:“為什麽?”

這一問沒頭沒尾好突兀,但在這種情況下,指的不可能是別的事。雖然心中已經想到了很多理由,但虎娃終於還是沒忍住,要親口問吳回本人。

吳回睜開眼睛道:“奉仙君是想問為何有這一戰嗎?其實這早已不是第一戰。我重辰部先祖本無祝融氏封號,那本屬於炎帝後人。自顓頊為帝時起,重辰部便坐鎮於雲夢北岸,歷代君首之責奉帝命傳承至今,便是鎮壓與防範九黎之亂。

炎帝榆罔歸順軒轅天帝後,天下本可大定,可蚩尤野心勃勃再度叛出、自立炎帝,又掀起滔天戰禍。蚩尤戰敗後的殘部九黎,經歷代南遷而居南荒深處,自稱獲罪流放、無姓之黎民。可是奉仙君想一想,九黎各支雖多有消散、融入中華之民,但存留後人可曾放棄不甘之異心?

二百年來,攏聚南荒中的九黎諸部想幹什麽,我亦不是不知。他們仍企圖行招魂之事。蚩尤已死數百年,可他們仍想喚醒另一個蚩尤,或者說蚩尤始終未去。

顓頊為帝時,曾下絕地天通之令,九黎殘部抗命反叛,為我重辰部所敗,雲夢巨澤北岸大片領地就是那時被重辰部所得,而九黎則再度南遷。顓頊帝行懷柔仁策,戰後並未趕盡殺絕,同時娶了重辰與九黎女子為妃,並命我重辰與奔黎聯姻。

可是九黎五大部如今仍在南荒聚謀,懷不甘之心而蓄異志,暗中動作早已被我所悉。重辰部歷代君首傳承之責不可忘卻,奉仙君只看到我率大軍進犯九黎,可你有沒有想過,若無重辰部在此,數百年來又會經歷怎樣的九黎之亂?”

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看,往往都有道理。歷代天子對待九黎的政策,都是想盡量讓他們與中華各部融合,而不是總帶著蓄勢反叛的異心。

尤其是顓頊帝當年便有想法,欲像少務平定巴原一樣,將九黎也視同為中華子民,可是以五大部為首的一批黎民自己不願意啊。他們覺得自己數百年來一直就是受欺壓的,從心理上並不認同除黎民之外的中華各部。顓頊帝是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並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九黎無異心,這話說出去連虎娃都不信。此番重辰部比預計提前半年發動了進攻,但九黎仍立刻就能組織起那樣一支強大的軍隊。有些事情若去深想,會令人出一身冷汗的,吳回做出了這麽多有針對性的戰略布置,才重創了九黎,但他最終還是戰敗了。

假如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換成九黎大軍突然進犯呢,猝然之間誰又能擋得住?九黎在暗中蓄積這麽強大的軍事力量想幹什麽?是去山野中獵殺野獸,還是去開荒種地?

須知黎民的生存環境艱苦險惡,而且所居的地域易守難攻,很少有外族會打他們什麽主意,若僅是為了自保則遠遠超出了必要。而且蓄積與保持這麽強大的軍事力量,對民生也是極重的負擔,會使黎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既然不是為了自保,且對內部而言更是加重了生存的負擔、使民生更加困苦,那麽其目的就只能是為了隨時對外發動進攻。他們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這麽做,因為在大江北岸,有重辰部和共工部鎮守並時刻保持著警惕。

假如九黎與巴原之間沒有蠻荒阻隔,能悄然打通順暢的道路,那樣一支大軍若突然殺入巴原,事先若沒有針對性的準備或布置,巴國肯定也會吃大虧的。等少務反應過來組織反擊,九黎想徹底打敗巴國則不太可能,但割據巴原一隅未嘗不能做到。

這只是一個假設,但僅僅是這個假設就令人直冒冷汗了。

若九黎總是懷有敵意和異心,暗地裏還有實際行動,重辰部又怎能放心?如今五大部整合,九黎也算完成了自蚩尤戰敗後的首次殘部一統,又通過丹朱與共工部成為形式上的友盟,掃清了在南荒發展的障礙,那麽下一步呢?

在吳回看來,九黎根本不是真正地臣服於丹朱,無非想是利用丹朱和共工部對付重辰部而已,他甚至認為丹朱誤國,表面上建立了功勛,卻養成了更大的隱患。當然另一方面的原因他沒法說出口,這也是顓頊帝一系勢力與少昊帝一系勢力之間的沖突。

吳回最後說道:“天子帝堯在位多年,天下承平日久,很多事情都已經懈怠了,明知有禍患卻不能除,如今看似太平,但遲早亂事紛起。”

吳回竟然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虎娃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半晌之後才開口道:“天下亂事,今日便從君起。”

這倒是個很有意思的回答。吳回感嘆天子帝堯明知國中潛藏禍患卻不能消除,但他本人的行為,實際上是率先挑起了沖突紛亂。這一場大戰打得還不夠慘嗎?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