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3章 逍遙隱秘(第2/2頁)

但如果是真的,那逍遙子潘閬這一身武功,也算有了出處。

潘閬幼年和趙德昭之子伴讀的經歷和其兩次謀反的經歷,也足以說明此人一直在為太祖一系重得皇位而奔走。

這樣一個十二歲就敢造反的猛人,會放棄自己畢生心願,到最後寄身山水之間嗎?

何邪覺得是不可能的,哪怕此人曾寫下“微軀不殺謝天恩,容養疏慵世未聞”這樣諂媚露骨的詩句來博太宗的歡心,何邪也覺得此人最多是偽裝,絕不可能一改疏狂自傲的脾性。

這樣一來,何邪再聯想到逍遙派的成立和後續發展,就覺得此事變得有意思多了。

歷來各門各派,從沒有任何一個門派像是逍遙派一樣,這麽強大而神秘,連一個山門都沒有。

弟子成才後,也分散各地,還能自成一派。

天山童姥成立靈鷲宮,統禦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網羅海外邊疆的奇人異士。

李秋水遠嫁西夏,很快把持朝政,垂簾聽政。

巧的是,這兩件事都發生在三十年前。

再想想會天山折梅手的蕭遠山,如果這些事都是這個逍遙子潘閬所安排的,就完全可以斷定,潘閬根本沒有放棄自己的願望,只不過他經歷兩次失敗,吸取了教訓,把造反的事情做得更隱秘,打算從長計議了。

這家夥在西夏、大遼都安排伏子,再加上個天山童姥,一旦宋廷有變,立刻四處開花,一起發動,布局不可謂不深遠,不縝密。

可這樣推測,還有一點說不通,那就是無崖子。

作為逍遙子最看好的徒弟,繼承了逍遙派掌門的無崖子,在這個計劃中扮演什麽角色呢?

他什麽也沒幹,就和小師妹齊禦風躲在無量山下花前月下了。

這合理嗎?

其實也合理。

三十年前,就在靈鷲宮崛起,李秋水垂簾聽政時,還發生了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