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番外四 家長裏短的那些事(第3/4頁)

十萬燕軍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他不打算坐以待斃,不去前線如何能把握時機反擊燕軍。

劉學淵捏緊了拳,他點頭。“好,就該如此。”

情況緊急,劉明淙轉身入了寢殿見妻子。

宋鳳熙躺在床上沒有睡,小兒子就靜靜靠在她懷裏,方才宮人回話的聲音清晰,她都聽到了。

“抱歉。”妻子剛生產他就要離開,劉明淙覺得無顏見她。

“太弟言重了。”宋鳳熙溫婉的笑。“國事為重,宮中的事不用掛念。”

這才是一國繼承人該有的擔當,如果劉明淙躲在宮中不敢出,宋鳳熙反而不贊成。

“漢軍戰無不勝,此戰也不會意外。”宋鳳熙眼中沒有一絲慌亂。

劉明淙點頭。“我必守住每一寸國土!”

當天,太弟率三萬廂軍奔赴松遼關支援,還有源源不斷的青壯應征趕赴前線。

“兒啊,你不能去!”小周氏抓住曹惺,說什麽都不讓他到前線去。

生下曹惺之後,她一連生了兩個女兒,曹惺可是她唯一的兒子。

“娘,我一定要去!”曹惺手裏握著陌刀,他今年已經十六了,年齡足夠可以當兵。

“不行,你們父子二人都上了戰場,若是有個好歹,娘可怎麽活啊。”小周氏哭得肝腸寸斷。

但是曹惺鐵了心要上陣殺敵。

孩子大了就像離巣的鷹,小周氏如何留得住。

趁著小周氏不備,曹惺還是翻墻而出。

羊背坳中軍大營外,曹恬、郭明玉、韋盛飛、張及琛、姜盛堂都來送曹惺出征。

北上前往松遼關的青壯隊伍已經出發,源源不斷的出營。

“要不是我年歲不夠,我也跟你一塊去。”曹恬覺得自己被落下了,眼眶憋得通紅。

曹惺是曹壯在筆架嶺駐軍時偷跑回家生的長子,因此年歲比他們都大。

“別哭啊,曹爺我最討厭看到馬尿了。”曹惺傲然的提著陌刀,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對戰場毫無畏懼。

眼看時候不早了,曹惺轉身上馬。

“我帶了酒來給你壯行。”郭明玉提起手中酒壺。

曹惺接過狠灌了一口。“謝了,兄弟們,等我凱旋回來!”

說完曹惺一夾馬肚子奔了出去。

“一定要平安回來!”

“別莽撞行事!”

少年們在後面大喊著。

曹惺擡起手揮了揮,很快便駕馬跑遠。

此後,漢軍與燕軍在北豐縣外的肇東平原打了三場,因漢軍采取且守且戰以守為主的策略。

三次出戰燕軍沒有討到好處,也沒有對麥子坳丘陵地裏的村莊造成太大的打擊。

劉明淙的目標也很明確,只要守住防線等到入冬大雪下來,燕軍只能退兵。

不久之後北疆率先入冬,初雪一如往年到了時令便落下。

天光初亮,信安侯府的大門被拍得砰砰響。

“來了來了,拍那麽急做什麽報喪呢?”門房罵罵咧咧的開門。

拍門的是一名腰纏白帶的士兵,卻見他面色嚴肅道。“信安侯殉國,靈柩於三日後到達晉陽,我奉命先走一步告知家眷做好準備。”

門房驚住,仿佛靈魂出竅了,猛地驚醒過來狠抽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唉喲,我這該死的嘴!”

西戎軍偷襲糧隊,這一戰中陣亡的千戶以上有品階的將士多達數十人,其中包括信安侯張小滿。

漢王口諭,百官於鹿鳴渡口跪迎英烈靈柩,大王子劉攸寧為信安侯扶靈。

這一天,天空陰沉,雪花飄蕩。

鹿鳴渡口的長街掛滿了白幡,家屬披麻戴孝跪於長街兩旁,人雖多卻死一般的寂靜。

未幾百官著祭服陸續來到,依舊是沉默。

雪漸漸下得大了,劉攸寧著白衣素縞下馬車,他擡頭仰望氤氳不明的天空,雪花撲簌撲簌的落在臉上,一片冰涼。

“小心著涼。”慕容熙南想為他撐傘。

劉攸寧搖頭拒絕。

聽說宋鳳林遇襲受傷,他整夜的沒睡,臉色也十分差。

兩人站到隊首靜靜的等著。

雪花飄蕩中,湟川對岸有高舉白幡的隊伍陸續抵達,數十輛馬車上是一具具棺木,有海船已經等候在對岸。

原本寂靜的人群開始起了騷動,嚎哭的聲音此起彼伏。

海船很快載著靈柩渡江。

最先下船的是覆蓋著漢軍旗的信安侯靈柩。

風雪中少年站得筆挺。

張及琛帶著信安侯府家眷出列,小陳氏哭得幾近昏厥全靠丫鬟攙扶。

直到靈柩來到近前,張及琛方重重跪下,深深的磕頭哽咽道。“父親,孩兒接您回家了。”

張小滿這一去,本就人丁不旺的信安侯府從此只剩下孤兒寡母了。

下人揚起漫天的紙錢。

劉攸寧站起來為信安侯扶靈,慕容熙南尾隨,還有曹恬、郭明玉、韋盛飛、姜盛堂紛紛出列扶靈,一眾少年陪著張及琛走完這段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