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從此是佃農(第3/4頁)

劉學逸苦笑。“我們家還能再起嗎?”

劉學淵肯定的說:“幾位堂叔堂伯並沒有受牽連,即便我們這一支在新帝一朝都無起復的可能,等到新帝之子登基,家族也一定會想辦法幫我們恢復原籍,何況還有我們的嶽家助力定能成事。”

其實劉學淵也沒底,他這番話不過是激勵大家。

劉湛倒是聽進心裏去了,當今天下最長壽的皇帝不過六十歲,只要堅持個二三十年總有翻身的一天,即便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子孫著想!

劉同和去世之後家裏便以劉學淵為首,劉學淵定下的事兩個弟弟沒有不從的。

大房趙氏沒有異議,提了個簸箕便領著劉湛隨劉學淵去了。

三房方氏一開始還鬧別扭,劉學禮一通好勸之後也跟著去了,只是那二房寧氏自濤兒去世之後,終日渾渾噩噩。

“哎喲,我的命怎麽這麽苦啊!濤兒,你怎麽不把娘也帶走啊!娘不想活了,這日子可怎麽過呀!”

劉學逸才說帶她下田,寧氏便整個崩潰又哭又鬧,看起來竟有幾分失心瘋的樣子,劉學逸哪敢逼她,只能好言勸了帶著兩個孩子去田裏幫忙。

今年齊雲山上天氣好便也滋生了許多蝗蟲,雖然還不至於到蝗災的程度,要是不管也會損失不少糧食。

劉湛一邊捉蟲一邊想,他今天跟趙氏摘的野菜至多能吃三天,三天後家裏又斷菜了,因此他跟趙氏每天上午必須跟著村裏的嬸子們一起上山去,多摘一些好多儲存一些過冬吃。

還有光是吃青菜也不行,若是一年到頭沒半點葷腥,劉家人這身體情況不比土生土長的佃戶遲早得折在這山溝溝裏。

劉湛不知道同村佃戶是什麽家境,但是就這幾天跟張嬸子她們接觸下來判斷再窮也不至於吃不起豬油和鹽。

次日一早天方蒙蒙亮張嬸子便來叫趙氏一起上山。

“湛兒,早晨山上冷,你就不去了吧。”趙氏見劉湛也跟著起床過來幫他重新捥了發髻又替他攏了攏衣服。

劉家一家穿的衣服還是沛縣令給發的粗布棉衣,一家人一人一身多一套都沒有,初冬穿穿還行,再冷一些便不夠保暖,趙氏看著兒子滿眼都是心疼。

劉湛心裏一暖,拉上趙氏的手。“我不冷,走走就出汗了。”

上輩子劉湛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家而去,劉湛早已忘了那女人的樣子,重活一世,對於趙氏的母愛他雖然有些小尷尬有些不適應但卻十分珍惜。

劉家另外兩位夫人都在自怨自憐的時候,只有趙氏在默默的做事默默的照顧丈夫和兒子從沒有一句怨言。

劉湛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若不幫趙氏分擔一些,這一大家子的家務活絕對能把她身體壓垮。

今日上山劉湛沒再跟著大部隊,他已經學會了分辨野菜便自己一人到處轉,當然不會離得很遠,趙氏總是一刻不停的盯著他。

劉湛背著背簍一路走一路撿,不一會就撿了半簍子。

忽然劉湛聽到了水聲忙豎起耳朵辯位,劉家屋後的小溪是從石頭縫裏流出來的泉水沒有魚。

他早就想過下河撈魚了只是苦於不熟悉山路找不到溪流,此時終於找到了溪流他自然不會錯過。

趁趙氏跟聞嬸子說話的空档,劉湛悄悄地離開循著聲音找到溪流。

眼前的溪流不大,水清可見底,劉湛一眼就看到了石頭縫裏的小魚。

像這種溪流不可能有大魚,不過蚊子再小也是肉啊!掏幾尾小魚跟野菜一起燉成魚湯也是十分不錯了!

劉湛二話不說脫鞋捥褲腳,又把背簍裏的野菜先倒在地上,他拿著背簍下水掏魚。

溪水冰冷刺骨,劉湛那瘦成麻杆似的腳一入水,便狠狠地凍出幾個激靈,但是再冷也抵擋不住他要吃肉的決心。

“湛兒!湛兒!”隔了有一炷香的功夫趙氏回頭發現劉湛不見了,她一直以為劉湛跟在後面怎想居然不見了,一時急得臉色發白聲音都打顫。

張嬸子幾個知道劉家是京城裏來的世家大族比不上他們村裏的野孩子不怕丟了,忙也一起幫忙尋找。

“我在這裏。”劉湛滿臉高興地從樹叢裏冒出來。

此時趙氏都快急哭了。

“那邊有條山澗我去抓魚去了。”劉湛忙把背簍裏的東西倒在地上,約七八尾兩指寬的小魚正在地上蹦跶,還有一些指頭大的田螺。

趙氏還是哭了,她覺得特別對不住兒子。

劉湛輕撫她的背安慰,想說點什麽,但是他不善言辭幾欲開口又作罷。

今晚劉家終於吃到自下獄以來的第一口肉。

趙氏先用鐵鍋把幾尾小魚慢慢的烙香而後跟地衣蘑菇一起燉,連魚刺都燉得酥爛再下角菜。

魚湯沒有半點腥味只有鮮甜,連最嫌棄野菜湯的老太太都喝了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