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這樣的場面,還有5次(第2/3頁)

“唔……”林逾靜搖了搖頭。

“那就……只能對不起了,張老師……”李崢撓了撓頭,“以後有機會吧,我單人Solo給您錄一段。”

“那真用不著你,看的就是你們兩個的合作統籌。”張濤揉著額頭質問道,“我就很奇怪,這麽多天,我說什麽你都不聽,怎麽就這麽聽林逾靜的?”

“沒有啊,我有麽?”李崢滿面茫然。

旁邊的林逾靜反倒捂嘴笑了。

“唉!”張濤也徹底沒了脾氣,往椅子上一攤,掃著手表嘟囔道,“好了好了,那不說這些事情了。還有點兒時間,你們有學習、科研上的問題沒有,隨便問吧。”

“哦?”李崢眼兒一瞪。

就連林逾靜也重視起來。

科研圈,畢竟太小了,外面的人很難獲得什麽有效信息。

張濤如此慷慨分享,二人自然不會放過。

李崢的第一個問題,瞬間已到嘴邊——

【如果菁華物理系評分是100,那薊大應該是多少?】

幾年前,他怕是直接就問出來了。

但現在,隨著成長,他已愈發成熟,也愈發虛偽。

就不聲不響地,藏起了自己的真實意圖,轉而問道:“張老師,能不能講講物理系的幾大專業?”

“這個麽……本科其實沒什麽可說的,都是打基礎,無非就是物理學、天文學、核物理以及大氣科學。”張濤打量著二人笑道,“我知道,想學物理的人,沒人會對大氣科學感興趣,所以這個就自動排除了對吧?”

二人傻笑點頭。

張濤雖然不懂二人的性格,但對於物理小天才們實在是太懂了。

即便類似的介紹她已不知說了多少遍,但依然不介意再來一遍。

“那剩下三個專業,我簡單提兩句。”

“物理學就是比較全面的打基礎,研究生再轉向某個具體領域,當然也包括天文與核物理。”

“天文學主攻天體物理,今後會做宏觀研究,類似於NASA三天兩頭公布的那種。”

“這種研究是極其依賴觀測的,雖然我國現在布置的天文望遠鏡,及其技術參數還沒法和NASA比,不過等你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幾個最先進的望遠鏡應該已經入軌了,可以說大有可為。”

“最後核物理,同樣也很依賴硬件和實驗,也是現在社會上爭論比較大的專業方向,爭論點不在於是否應該投資發展,而是到底要投10億,100億還是1000億。”

“這是最有可能一事無成的專業,也是最有可能驚天動地的專業。”

“就是太依賴國家的投資計劃了,現在還無法確定。”

“就是這樣,你們兩個有什麽想法?”

李崢早已聽得心馳神往,想也不想便答道:“我一定是物理學專業,我討厭選擇,我全都要。”

“哈哈。”張濤大笑道,“我勸你還是清醒一些,現在不比愛因斯坦那個年代了,想做出成果的唯一方式就是深耕某一個細分領域,當然研究兩個、三個的人也有,但等研究出成果來的時候,八成也會退休了,除非你有比別人多100倍的時間和壽命,不然不要撒大網。”

李崢穩穩點頭。

您搞錯了張老師,現在是112倍。

看著李崢這麽自信,張濤也懶得說他。

年少輕狂太正常了,何況還是這種級別的天才。

等你真的展開研究,體會過其中的辛苦與絕望,恐怕會回想起我今天的話罷。

張濤轉而問道:“逾靜呢?”

“天文吧。”

林逾靜與李崢不同,她的這個結論不僅是自己的喜愛,還是深思熟慮過的,沈聽瀾也完全支持。

畢竟,沒人比她更清楚將來要發幾台頂配望遠鏡上天。

不過張濤對這個想法卻不是很認同:“你要知道,天文學是個要耐下心思觀測、計算、再觀測、再計算的專業,這個專業其實……並不需要太誇張的才華,依你的程度,去研究更熱門,機會更多的專業,才算得上是人盡其才。”

“謝謝張老師,我會考慮的。”林逾靜也非常穩地點了點頭。

張濤也算是明白了……這倆人早就心有所屬,完全是問著玩的。

我到底是怎麽想的,要指導這兩個人!

還沒被敷衍夠嗎?

李崢和林逾靜出教室的時候,祁英男一行也剛好從隔壁的教室出來。

頗為歡快,但遠沒到簽約那種喜悅的程度。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發了他們“菁華物理春風營”的邀請函。

與“薊大金秋營”類似,這也是個簽約聖地,時間在五一節期間。

正常來說,省一才有資格申請。

提前得到這個邀請,倒也算是不錯的鼓勵。

張濤本來也是要邀請李崢和林逾靜的,但直接就被二人的臉色憋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