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第2/3頁)

被懟了個正著,何靈氣的牙根癢癢,還沒等她緩過來,就聽阿紅又道:“嫁不出去倒是可以試試,反正我是不去。”

“你這人……”何靈差點都要罵人了。

正在這時,下面有人低聲道:“何姑娘,我能試試嗎?”

那是個島上女營出來的,別人都叫她三娘子,連姓什麽都不知道。平日裏也不吭氣,沉沉悶悶的,很不合群,哪想到此刻竟然是第一個站出來的。

何靈喜道:“可以!當然可以!”

有了第一個,之後就簡單了,又陸陸續續站出來了五六個,仔細看看,竟然都是女營出來的。何靈心中升起一陣明悟,又轉頭去看阿紅,剛才她想說的恐怕不是“嫁不出去”的,而是“不想再嫁”的吧?

在女營呆了這麽久,何靈也漸漸明白了,有些人瞧著是沒事了,身上的傷也好利索了,但是心中的傷卻難以治愈,偏偏會有些人來勸她們早早嫁人,生個孩子就安生了。生孩子是闖鬼門關,又不是治病的藥引!然而心裏知道,何靈也沒法強行阻止,畢竟這也是“好心”。現在卻不一樣了,若是讓她們學醫,找點更有意義的事做,是不是也是種解脫呢?

這些公子想到了嗎?何靈只覺心底有一塊軟了下來,這樣的好事,她也要好好辦成才行!

既然答應了張大夫,伏波也沒耽擱,隔天就開始教學。既然是傳授“醫術”,自然要從最基礎的開始。

“人身上有兩種血管,一者血流色紅,稱動脈,一者血流色暗,稱靜脈。動脈與心肺相連,一旦主脈破口容易失血不止,不多時就能讓人送命。而靜脈就算破了,血流也不會太快,只要包紮得當就能止血……”

這些話說的極為淺顯,也頗有些古怪,然而張濟民聽得聚精會神,連連點頭。他是擅長湯劑不錯,但是針灸術也不差,對於血色還是有認知的。如今聽到這番話,跟自己所知一一驗證,可不就撥雲見日了嘛。

“戰場上受傷,最主要的就是銳器傷。明明只是大腿中箭卻血流不止的,很有可能就是傷到了股動脈,這時唯一的法子只有縫合血管,方才能止血……”

伏波剛說到一半,張濟民就急急問道:“你說的血管應當是極小極微的,如何能縫?”

“這個就要靠手術了,其實大多數戰場上的傷想要恢復,靠的都是縫縫補補,跟個縫衣匠也差不多。但是就算縫好,也未必能救下人,因為外界會有各種微小的害蟲鉆入身體,引起發膿、腫脹,甚至害人性命。”伏波也不知該怎麽用古代的法子解釋這些,但是戰場還真就是外科手術最吃香,就是殺菌是個要命的問題。

“細小的害蟲……”張濟民沉吟片刻,才問道,“難不成是‘蠱蟲’吧?還有外傷化膿是因為外邪入體吧?”

“叫細菌或是病毒更貼切些,它們都十分細小,甚至能隨風而入,所以才像是感染了風邪。”伏波給出了正確的答案,雖然在沒有顯微鏡的情況下,她真不確定這位張大夫會不會信。

好在她講的東西新奇,有些張濟民雖說不認,卻還聽得如癡如醉。再配合伏波描述的一些戰場急救的手段,以及做這些的用處,更是讓張濟民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跟他所知截然不同,但是內裏卻井然有序,似乎也有些道理。

當聽到伏波說起蒸煮器具,用藥酒殺毒時,張濟民忍不住道:“這些真能防止外邪入侵?”

“肯定能,就像常人如果能勤手,得病的幾率就會降低一樣。”頓了頓,伏波又補了句,“當然,還有些疫病是通過飲用的水,唾液飛沫乃至血液接觸傳播的,因而一旦爆發才防不勝防。”

還有這樣的說法?不過大疫發生,的確會隔離病患。張濟民聽得似懂非懂,試探道:“那幫主可有防範之法?”

伏波微微一笑:“張大夫,今日已經不早了,是不是去醫院瞧瞧?”

張濟民老臉一紅,暗道羞愧。他可是跟伏幫主約好了的,哪有光聽人家傳授家學,自己一點也不幹事的?於是幹咳一聲:“幫主說的是,該去看看了。”

雖說女營是要改成醫院,但是現在村子還沒建成,也不到搬遷的時候,所以兩人到了,也就是進去草草的看了一圈。

伏波對張濟民解釋道:“以後這些大屋會擺上床榻,供傷者修養。作坊可以制藥,灶上可以做飯,還有漿洗衣服的地方。如果張大夫還有什麽需要的,只管提就好。”

張濟民都被驚呆了:“這麽大的院子,我還以為……”

他還以為就是個坐診的院子呢,這“醫院”未免也太大了吧?

伏波正色道:“以後打起仗來,死傷幾十上百人都有可能,讓兵士們養傷的地方怎麽能小了?而且這醫院還要收治島上居民,看病開藥也在此處,還是寬敞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