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3/3頁)

他也不是傻的,跑了幾天,已經感覺出氣力增長。他可是一條船的船長,越是精力旺盛,體魄強健,越能震懾眾人。他已經不年輕了,不趁此機會好好學學,說不定那天就要被換下來養老了。

幾天相處下來,還能不知道這貨嘴碎的毛病?也不理他,伏波道:“船身的改造已經完成,今天要上船實戰,順便訓練旗語。”

李牛和孫二郎都是一凜,也顧不得身上的汗了,李牛催道:“快快!先去看看!”

這次為了出海,三艘船都做了一定的改裝。其中孫家、李家的船加固了舷墻,而林家的則因為桅杆更高,在上面加了個瞭望台。這可是誰也沒想到的事情,尋常海船探查航道、敵情都是站在高高的船首船尾瞭望,哪有在桅杆上建台子的?

也正因此,兩人對於林家這艘船的改造就更為好奇了。此刻三艘船都停在岸邊,幾人上了船,立刻跑到了桅杆下,擡頭張望。

“這麽小一個台子啊?真頂用嗎?”李牛瞧著桅杆頂上的小小木台,心底好奇的要命。那地方估計只夠一人立足,除了瞧瞧遠處也沒多大用處了。而且桅杆可不低啊,到了海上更是搖擺不休,摔下來該怎麽辦?

“這次出海,防備的就是海盜,站在最高點眺望敵情十分重要。早一刻發現敵人,我們就能早一刻備戰,取得先機。”伏波答得理所當然。其實在仔細觀察過船只後,她就明白了中國古代的船舶,為什麽沒有設置瞭望台的習慣了。

和西方的軟帆不同,中國的海船使用的都是硬帆,在帆面上橫著固定一排排竹竿,使得整個帆面成為一體,可以用簡單的繩索升降。如此一來,硬帆能夠承受八面來風,避免了西式軟帆必須隨著風勢調整,需要大量滑索裝置和人力損耗的毛病。但是相對的,帆的重量會直線上升,桅杆高度就會受到限制,且只有一條直上直下的主桅杆,沒有西式帆船那種階梯式的橫向桅杆,自然就不能在兩根橫桅之間建立瞭望台了。

這麽一根杆子,還要掛一個能四面轉圈的大硬帆,根本沒有設瞭望台的空間。伏波也是研究了許久,最終才在桅杆頂部設了個小平台,人爬上去之後,可以坐在平台上,用繩索固定身形,大致能保證安全。

不過這時再怎麽介紹,也沒實際演示來的直觀。沒有廢話,伏波搓了搓雙手,猛地抓住了主桅,飛快向上爬去。這動作嚇了大家一跳,李牛已經叫了出來:“哎!伏小弟不可,太險了!”

這算什麽危險?伏波沒有理會他的大呼小叫,輕而易舉爬到了桅杆頂部,先把固定繩拴好,這才反身坐了下來。桅杆高度只有七米,還不夠三層樓呢,伏波怎麽說也是在西式風帆船上操練過的人,更高的船桅也爬過,更險的繩網也攀過,就算如今體力還沒徹底恢復,也不會怕這點高度。

坐穩後,她望著甲板上的眾人,大聲道:“看我旗號!”

喊完,伏波從腰間取下了兩面三角小旗,揮舞起來。想讓這群漁民掌握復雜旗號是癡人說夢,但是簡單的示警還是可以完成。

揮動紅旗,就是前方有敵人。左右揮臂是距離較遠,沒有進攻舉動,上下揮臂則是敵船飛速靠近,揮舞的次數則代表敵船的數量。除此之外還有黑旗和黃旗,分別代表官船和未知商船。這樣的旗語無法傳達復雜信細,但是示警還是夠用的。而接到了傳令,配合甲板上的進退指示旗號,三艘船就能做出快速反應。對於民間私船而言,這已經是極為先進的聯絡手段了。

“是敵船!三艘敵船靠近!”李牛眯著眼瞧了會兒,就興沖沖大聲叫道,“吾等瞧見了!可是三艘敵船?”

他的嗓門可是練出來的,簡直聲震四野。伏波坐在高高的船桅上,看著又蹦又跳,大聲呼喊招手的眾人,也不由露出了笑容。

時間不等人,又多操練了幾天,等林家的船配齊了貨物後,三艘船就齊齊揚帆,離開了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