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3頁)

老太君則開始聞歌細致介紹了幾戶人家,都是今後蒙學堂裏要與她做同學。

當今聖上年邁,太子早逝,只留下一個五歲的太孫,也是如今皇嗣中唯一的血脈。原本宮裏是想讓余太師來宮中給太孫啟蒙的,老太師不知為何幹脆直接弄了個蒙學堂,一同收了幾個其他家的孩子去,這才有了蒙學堂。

據聞歌分析,老太師這是故意的,雖然太孫是皇嗣唯一的直系血脈,但宮裏還住著其他一些宗室孩子,比如這個王爺的兒子那個王爺的孫子,好幾個孩子都住在宮裏呢,美其名曰給太孫作伴,其實是怕萬一太孫要是因為個什麽意外沒了,皇帝又沒有別的血脈了,那就得從這些自小在身邊養大的孩子中選一個過繼。原軌跡中順王二子最終能登基就是因為這個。

余老太師是天下讀書人信仰的存在,忠君愛國,君子大義,尊崇正統,讀書人死心眼,看不慣那些把孩子送去宮裏“陪讀”的雞鳴狗盜之輩,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辱斯文!他不愛搭理!現在宮裏請他給皇嗣開蒙,他要是去了就不能只教一個,要教就要教一群,老太師不樂意,所以他就在家辦個學堂,再收幾個京城其他勛貴的小孩占名額。這樣就可以好好教導太孫,又不用生氣了,讀書人嘛,最重氣節。

聞歌在名單中聽到了兩個耳熟的名字。

陳相爺幼子,陳慕河。

順王二子,趙彥。

這兩個在原軌跡中,一個是原主的初戀,一個是原主的丈夫。

原軌跡中原主並沒有去余老太師家上學,同陳慕河的交集大多基於鄰居間的來往,同趙彥更是十三歲之後才第一次見面。看來如今他們要提前見面當同學了。

“方才太.祖母同你說的可有哪裏沒聽清楚?”老太君問聞歌。

聞歌:“太.祖母,那個陳慕河家,就是前段時間搬到我們隔壁的那戶嗎?”

“是的,陳之舟是慶歷八年的榜眼,之前一直在晉川地帶做了十幾年地方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頗有能力,如今一朝進京成為天子近臣......他家同京中的關系倒是比較簡單......”

京城勛貴人家的關系錯綜復雜,沾親帶故,老太君給她介紹未來同學的時候把這些人的家世和牽扯一一都細致的講給了她聽,講的細不是為了讓她把這些都記住,而是早早的開始培養她的大局觀,聞歌清楚老太君良苦用心,每一個字都聽的仔細,因為知道聞歌早慧,比一般的普通小孩沉穩聰慧,老太君在縷清關系時不免會跟她提及到一些朝政形勢的問題,聞歌的腦海中刻畫出一張地圖,無數的線條交錯縱橫,初具雛形。

終於到了要送聞歌去上學的那天,臨前一天晚上,侯府的親人們幾乎都一夜未睡。全都恨不得變成掛件跟著她一起去上學才好。

這天一早,全家人照常圍在一起吃早膳,每個人眼下都略有發青,氣氛稍顯沉重。

等吃完早膳,聞歌洗漱更衣收整幹凈,去余太師府的馬車等在門口,全家人一起送她到門口上車。

眼看著聞歌就要邁出侯府大門,大夫人叮囑:“歌兒,記住大奶奶教你的招式,若是有誰欺負你,不要怕,直接打倒!回來有大奶奶給你撐腰。”

二夫人叮囑:“歌兒,帶好二奶奶給你的香囊,若是有那人高馬大的欺負你,不要浪費拳腳,直接用辣椒粉撒他眼睛!不要怕,回來有大奶奶和二奶奶一起給你撐腰!”

大嬸嬸叮囑:“歌兒啊,餓了記得吃糕點,大嬸嬸給你裝到書呆裏了。”

二嬸嬸叮囑:“歌兒啊,累了記得歇一會,二嬸嬸給你縫的護腕加了雙層棉。”

“嗚嗚嗚......”最多愁善感的五嬸嬸話都說不出來,直接淚灑當場。

聞歌:“......”

眼看著面前這一家子人的表現,好像她不是去上學,而是去上戰場的。

深感肩負著責任的大家長聞歌深吸一口氣,身形筆直,沉著冷靜,回首展顏露出一張璀璨的笑臉:

“全都記住了,一項都沒有落下。”

然後囂張一昂頭,“你們應該擔心我那些同學,本侯不欺負別人都是好的,誰敢欺負我?”

“噗!”眾人頓時破涕為笑。

聞歌登上馬車,沖著大家回首,“別擔心,巳時我就回家了,都回去吧,我走了。”

看著遠去的馬車的背影,侯府親人們遲遲不舍回去。

“老天保佑,可千萬別出事啊。”

---

從出門到停下,大概用了三刻鐘的時間。

余老太師家和忠毅侯府住在同一條街上,出門直走四百米對面就是太師府。但蒙學堂並不是設在太師府裏,而是在太學院旁邊。

蒙學堂設在太學院半山腰的一處園林中,這裏是當初余老太師自己開辟修葺的一個清修之地,如今正好用來開學堂了,從太學院旁邊的桃林進去,草木清秀,小橋流水,處處透著雅致和意境,仿佛走入了世外桃源,充滿了理想風格的書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