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2/5頁)

而小班知識講座主要就是讓家長配合學校,讓孩子在家時也規律作息以及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並引導孩子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傅巖宸帶著黑色口罩與俞小敏坐在一起,靜靜聽著台上幼兒園老師的講解。

“……我們小班上學的孩子,年齡段在三周歲到四周歲,實際三周歲孩子的專注力只有3-5分鐘,四周歲好一些,但也不過10分鐘左右,所以家長在家陪孩子閱讀的時候,不要講了一個故事覺得孩子不認真就責罵他們……”

“家長在閱讀的時候,也不能只是照著書本讀一下,讀完就覺得完成了任務打卡,或者幹脆把讀書任務交給手機。孩子需要我們長時間的付出與耐心的培養,一點一滴,才能從一棵幼苗長大成為參天大樹。”

老師講到這裏,眼光一掃,見個別家長低頭玩著手機,大部分目光專注在聽,意味深長地繼續道:

“前段時間我們小班開展了‘勤勞小蜜蜂閱讀’堅持打卡20天活動,這期間呢,大部分班級只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完成了任務,有些班級甚至只有二分之一堅持,但小一班全體學生都完成了任務連班上生病住院的孩子都在醫院完成了打卡,我詢問了小一班班主任,她卻說這並不是自己的功勞。”

老師在講台上拋下一個魚餌之後,果然原本低頭玩手機的家長也擡起了頭來,紛紛好奇為什麽人家小一班能做到如此地步。

畢竟在這些家長看來,每天上班都很累了,回家只想攤著。

至於老師說的那個任務,他們有些有交代家裏的老人,只不過老人家有時候會忘記;有些工作加班太忙,記得的時候打個卡,不記得覺得這也沒什麽大不了;有些甚至覺得老師太煩了,這麽小的孩子自己也不會讀,等他們認字後自己自然會看故事……

老師瞧見家長們好奇的樣子,卻笑了:

“相信大家很好奇,所以請小一班家委會代表俞小敏講講小一班的家長們,是怎麽做到全體打卡一次不落的,歡迎!”

俞小敏原本正坐在位置上聽得認真,沒想到居然還有臨時問答環節,見到周圍好些人的目光朝她這裏看,她頗有些不好意思站起身來:

“其實也沒什麽,當時老師@全體家長後,班級群裏也有家長反映他們有時候要加班,沒時間陪孩子,有些家裏的老人甚至不太認字。不過方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所以我們班級群統一團購了一套20本好習慣養成故事,一天一本閱讀。”

“家長加班的時候呢,就在老人家手機裏錄下當天的故事講解視頻,老人家放視頻教起來不是很難,有時候小孩子自己也會播放。當然之所以大家都能記得,主要是因為小朋友們約好了第二天要去學校交流,這樣孩子們可以加深記憶,積極性也會提高。”

俞小敏講完後把話筒還給了老師,沒想到她沒自誇,老師卻毫不猶豫誇贊起她來:

“這位家長太謙虛了,其實據陸老師反應,孩子們積極交流都是因為班裏的俞錢同學早上會當小老師抽查孩子們的閱讀情況,孩子們都想跟俞錢同學玩,也希望跟同學們有話題,所以這幫孩子才特別積極。”

“聽說,俞錢同學沒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認識了許多漢字,這些兒童讀物他自己都能閱讀,每天也都有固定閱讀時間,所以我想問下,這位家長天天陪孩子閱讀堅持了多久呢?”

俞小敏再次被老師發問,頗有些不好意思。

但她也察覺到了老師的意圖,是想通過她告訴大家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堅持,所以就沒有隱瞞:

“孩子能說整句話的時候就開始給他看簡單的識物書認識顏色、形狀、物品等,再大一點兒開始閱讀繪本,因為之前怕影響孩子視力,《小豬佩琪》、《汪汪隊立大功》這些都是購買了繪本閱讀的,睡覺前都會給他講故事,堅持有兩年左右了。”

俞小敏話落,所有家長都震驚了。

雖然有些人覺得自己是工作加班沒時間,但捫心自問就算放假的時候,他們也就偶爾跟孩子玩一玩,有時覺得煩了幹脆讓孩子看電視省心省力自己還能玩手機。

朝九晚五家裏有父母帶孩子的更慚愧了,他們有時間,但叫打卡20天有時候都會忘記,堅持兩年簡直天方夜譚。

全職媽媽們也有些尷尬,畢竟大家都是帶孩子,結果人家的孩子就長得這麽優秀,上幼兒園還能當孩子們的小老師,所有人都喜歡跟他玩不說,自己居然都能閱讀繪本。

但最震憾的人,卻是傅巖宸。

他之前聽說俞錢寶寶聽一次鋼琴就可以彈出《小星星》,又見到孩子小小年紀會復雜魔方,因為俞小敏對這些不擅長,他滿以為都是自己基因好的關系。

然而此時此刻,聽到俞小敏簡簡單單的話語,他才明白,自己的基因就算占了一部分原因,但孩子能變得這樣優秀,離不開俞小敏的教導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