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梵姬窺天(第2/2頁)

皇室嫁女仿佛都如他們自家嫁女一般。從柳曉山被許給銀沙太子那日起,這件事情便成為金沙百姓茶余飯後的談資,大家期待著,盼望著,想要看看柳家最後一個公主是如何風風光光出閣的。

可誰也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場盛大的擂台,這對於好熱鬧的金沙百姓來說再好不過。平日每逢佳節總有修士登台表演道法,一陣風火雷電,雖然打的熱鬧,卻也不過是花架子,對於金沙這些見多識廣的民眾來說並不算什麽新奇的事情,頂多樂呵一下而已。可這擂台就不一樣了,上台之後生死勿論,招招見真章,對於金沙的平民來說絕對是一場天大的盛世。

距離明月台開擂還有二十多天,早就有耳目靈通金沙百姓從各大城市攜家帶口趕著駝馬車開赴明月台。更有不少銀沙富庶的世家也參與其中,一時間大嶼關通往四方台的路上到處都是絡繹不絕的駝馬隊伍。

上路的時候是陌生人,等到到了四方台就已經變作熟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即將發生的精彩爭鬥,忘記了國家和地域的差別,而明月台從一個你死我活的戰場變成了娛樂大眾的舞台,並且肩負起了民族融合的大任,柳一生設立擂台只不過想要將一個燙手的山芋甩開,沒想到間接地帶來了如許多的效果。

通向四方台的道路被拓寬了兩三倍,以一匹駝馬拉的車寬度為計,可以並排走下四輛車。不用官家籌建,道路的兩旁早就矗立起林立的酒肆客棧。有倒是窮家富路,況且金沙百姓並不算窮,這等盛世此生得見一次便足矣,當真沒有誰會在意那不菲的川資路費。

張惟正無愧是治世的能臣,將四方台的籌劃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有人負責修建上山的盤山路,有人負責營建山上比鬥用的擂台,更有不少修士參與其中。為了觀戰安全,擂台四周布下了十幾重防雷,防火,防沖擊的法陣,除此之外他又在擂台的規則中加了一條細則,若有修士在比拼的過程中殃及觀戰之人,無論此戰結果如何,傷及無辜的一方判負。

柳一生對這條規則贊不絕口,號稱有這一條規則在,足矣匹敵十重大金剛真言法陣。四方台山頂面積很大,足有上百頃,並非所有區域都用來拼鬥。擂台的占地二十頃,形狀為圓形,高出平地三尺,地面鋪就花崗巖條石,條石之上澆築了一層玄鐵液汁,液汁之上又布下三重土行的防護法陣。擂台四周都是看台,看台和擂台的距離經過反復的測算,定為七十丈,過近則有危險,過遠又影響觀看。

金沙盛產琉璃,琉璃制品制作工藝甚高,此次明月台催生了一種能夠遠觀的物件,叫做逍遙鏡,如果用上逍遙鏡,七十丈外的情景如同發生在眼前,金沙百姓人手一件,所以大家都不擔心距離過遠看不清楚。

看台是由國家出資修建,可是看台之外又矗立起上百座提供住宿的驛站,這些都是私人出資建造,有些驛站的高度足足超過看台好幾倍,人們在自己的房間之中用上逍遙鏡就能夠將擂台上發生的事情看的清清楚楚。當然這種驛站的房間價格不菲,並非普通人能夠承擔。

每天沿著盤山路徐徐而行的人群中多了一些以行腳為業的人,他們趕著駝馬車,將糧食,蔬菜,肉食以及一切可以想到的補給品源源不斷的送上四方台。當然也有不少富家人懶得趕車上山,便乘坐修士的飛空法器直達山頂,由於富人太多,所以這件生意做的也格外火爆,據說有人曾經一天賺一千塊下品靈石。

季平南作為擂台法陣的總負責人,看著山上山下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常常心生恍惚,此地當真是那個曾經和狻猊族血戰之地嗎?是怎樣的一種力量讓金沙和銀沙兩國的民眾都陷入了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