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的身份(第2/3頁)

“哦,原來是李縣令!”張鐵笑了笑,點了點頭,態度不算倨傲,但也沒有多麽熱切。

對一個騎士來說,一個縣令又算什麽,雙方早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了,除非是熟人朋友,否則的話,太熱切了反而令人詫異。

張鐵的態度越發讓李縣令堅定了心中的判斷。

和張鐵打了一個招呼,李縣令就主動走到了崔家夫婦的墓前,認真拜了三拜,口中說道,“家出孝子,其宗也光,鄉出棟梁,恩澤一方,本官今天就替我們桐光縣80多萬百姓,感謝崔家世安夫婦,嚴父慈母,為我桐光縣,栽培養育出第一個騎士,掙得第一座威風牌坊,教化後人,光耀鄉裏!”

張鐵哈哈大笑了起來,這個李縣令,還真是一個妙人,這口中文章,當著自己的面就能做出,誇人都誇得這麽有水平,當真有幾分本事。

“李縣令和賈亭長上山辛苦,不如到家中一起喝杯清茶休息一下!”

李縣令笑了起來,再次叉手,“那就叨擾了!”

看著李縣令對這崔家少爺的態度,原本感覺“一直看著崔離長大”心中就莫名有幾分長輩優勢的賈亭長也變得諾諾起來。

一行人就重新下了山。

比起上山來,下山就要輕松多了。

李縣令步伐矯健,不輸年輕人,在四個人中,和張鐵邊走邊聊,一點也不吃力。

“李縣令已經七級了?”張鐵問李縣令。

“慚愧,慚愧,在下以前學武不成,只到了六級,進步艱難,就只有學經世之道,走入仕途,這些年慢慢磨了下來,日日堅持鍛煉打坐,勉強點燃了十多個明點,去年剛剛進階七級,不敢在崔先生面前誇耀!”李縣令謙虛地說道。

張鐵在幽州就聽說太夏選拔有品的官吏,最低從從九品的縣令開始,最起碼的要求都要達到六級戰士的水準,他在幽州沒有接觸過這些基層官吏,原本還半信半疑,沒想到居然是真的。

這也算是在太夏,換做任何一個其他一個地方,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和堅持這樣的人才選拔標準。

六級的戰士,放到以前在威夷次大陸,已經是各個國家部隊排一級基層軍官的水準了。

別看這李縣令看似一副書生樣,但進階七級也就意味著,普通的十多個大漢和毛賊,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就算是六級的戰士,三五個人有可能也奈何他不得。

太夏正規的學校教育,甚至包括書院,走的都是文武合一的路子,這種文武合一的教育方式,在太夏華族之中已經延傳了幾千年,如果單純從教育的角度看華族在大災變之前的歷史,那麽,就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凡是堅持文武合一教育的朝代,在那些書生負弓,詩人佩劍大行於世的朝代,華族都是英傑輩出,強大無比,一個個牛人在歷史中燦若星辰,而擯棄了文武合一教育模式的朝代,則會逐漸走向衰落,其中,重武輕文的朝代會走向內部的動亂,那樣的朝代,武將大行於世,到處征伐不休,一個個華族國家此起彼伏的出現,但都非常的短命,而在國家教育徹底走向重文輕武的朝代,那樣的朝代雖然可以活得長一點,但最後都無一例外由外族入侵給整個華族造成巨大的災難而終結,那些災難,許多時候都是接近滅族。

一個國家的未來,看這個國家現在的教育就知道。重武者剛強而亂,重文者孱弱而亡,只有文武合一,才是正道。

太夏的國策,寫入到《太夏律》中教育之道,正是四個字——文武合一。

……

回到崔宅,賈亭長識趣的借口有事先離開,最後也就只有李縣令和張鐵來到宅中,喝著崔家在山上自家茶園中采摘來的春茶。

“不知道崔先生這些年在外投入到何門何派,才能晉升騎士?”李縣令喝著茶,問了張鐵一個問題。

“想要進入名門大派何其艱難,要麽就天賦異稟,要麽就背景雄厚!”張鐵搖了搖頭,“我無門無派,只有到處到名山大川之中拜訪高人學藝,後來皇天不負苦心人,在一處名山之中有一番奇遇,遇到坐化騎士的洞府,在洞府之中獲得秘籍丹藥,苦修十多年後,才晉升騎士!”張鐵拋出自己早就準備好的說辭,這個說辭,基本上是真的,也經得起考驗,如果真有人要較真,張鐵就把他領到自己得到《燭龍經》的那個山洞裏就可以打消一切懷疑。

李縣令呆若木雞,這種事,在太夏,不是沒有,但都非常的傳奇,他沒想到這種事居然發生在他治下六營鎮的崔離身上。

“那不知崔先生以後有何打算?”

“在此聖戰之時,作為騎士,自然是要為國效力,要到最危險的地方痛擊魔族!”張鐵慷慨激昂地說道,“我這次回來,也就是在家中呆幾天,回來祭奠一下雙親,看看六營鎮的父老鄉親,隨後就要到地元界與魔族殺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