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離開幽州城

張鐵10月12日醒來,只在這幽州城呆了不到兩天,到了10月14日,他就乘坐懷遠堂的飛艇,準備返回金光城。

在這幽州城的兩天,作為新上任的幽州廷尉,本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他也不得不應景的到這幽州的廷尉衙走了一趟,具體了解了一下自己的職責和下屬機構等分內之事。

廷尉這個官職對從其他次大陸來到太夏的人來說開始的時候有些難以理解,但只要知道這兩個字在華族之中是什麽意思,那也就很容易知道這個官職是幹什麽的了。

廷者,平也,心寬無冤為廷,尉者,衛也,披甲執銳護衛守護是為尉,所謂廷尉,按華族字面上的意思就知道是幹什麽的,那就是守衛公平之人,用威夷次大陸西伯人的那一套的解釋,這廷尉,還可以翻譯成一個非常時髦的意思——正義使者。一個國家把最嚴肅莊重的一個主要官吏的名字叫做正義使者,這個國家,那骨子裏沉澱的,其實都是無可救藥的浪漫基因——這是張鐵的理解。

太夏的廷尉機構,最高的為廷尉府,州一級的則為廷尉寺,郡一級的為廷尉衙,城一級的為廷尉署,縣一級的為廷尉監,縣以下的鄉鎮則不設廷尉機構。作為幽州廷尉,張鐵統領的,正是幽州廷尉寺。

廷尉寺下屬機構則主要一分為三,其一為詔獄寺,詔獄寺管理整個幽州的監獄系統,其二為大理寺,大理寺掌管整個幽州的審判訴訟,其三為刑寇寺,刑寇寺掌管盜賊緝拿之事,震懾奸邪,維護地方治安,也因為這三個職司的緣故,廷尉機關在太夏民間,又有三司衙門的稱號,那各級的廷尉主官,又被人成為三司統領。

幽州的廷尉為太夏從五品之職,秩俸一千石,銀印青綬。

幽州廷尉寺的位置就在白虎台西邊兩公裏外的一條大街上,其規模比白虎台要小,不過其占地,也有300多畝,莊嚴肅穆,處處彰顯著廷尉寺的威嚴。

說到那廷尉之職的俸祿,張鐵第一次到廷尉寺的時候問起,聽那下屬說到“秩俸一千石”的時候,張鐵目瞪口呆。

“難道這幽州財政如此之困難,連金幣都發不起,作為一州廷尉的俸祿,居然是領粟米雜糧度日?”

張鐵知道,在大災變之前的華族古代,華族的官員的俸祿不講金幣銀幣,而是以多少石多少石糧食來計算的,他沒想到他居然也有這麽一天,張鐵還疑惑,看這幽州城的規模建制,這幽州雖然是太夏的下州,但也不至於弄得官員們如此狼狽吧,難道太夏就是這個調調,真把官員當公仆了。那所謂的公仆,歷史證明,只是大災變之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幽默而已。

張鐵說完,就發現整個廷尉寺中自己身邊的人一個個面色古怪,許多人臉一下子憋得通紅。

“咳……咳……”隔了半晌,一個廷尉寺中的官員咳嗽了兩聲,才對張鐵說道,“廷尉大人有所不知,這太夏官制,與其他大陸和國家多有不同,這所謂的俸祿,也是華族古制,按華族古制,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這一石的重量,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相當於六十公斤,大人你一年的秩俸一千石,也就是六萬公斤,只不過這公斤指的不是糧食,而是黃金!石是太夏官員的秩俸單位,在這下州之地,最低的從九品的官員,一年有一石的秩俸……”

黃金?自己一年秩俸一千石黃金?240萬金幣?相當於自己一家以前在黑炎城中老爸20多萬年的收入?張鐵無語,這太夏之富,太夏官員俸祿之高,簡直要讓人無法評價,官員的俸祿用石來衡量的,整個人族世界,估計也只有太夏有這樣的能力……

這兩天張鐵偶爾聽到一個詞兒,叫“領石之人”,當時不明白是什麽意思,這個時候聽到這裏,張鐵才恍然大悟,這是太夏民間對官員的“雅稱”,下州最低的從九品縣令一年也有一石,也就是2400金幣的收入,看來這太夏的官員果然過得滋潤。

不過太夏官吏秩俸雖高,整個太夏,無論何人,上至三公,下至亭長,其在任之時的家產家資都需申報備案,太夏對貪瀆受賄之官吏的處罰也極重極嚴,對貪瀆官吏的處罰,就是罰其“吞金”,貪瀆受賄多少金幣就罰其吞下多少金幣,不死則不究,如死,則罰沒家產,其子孫後輩三代不得入仕,舉報者則可獲得其其舉報官吏貪瀆受賄的所有份額的財產,也因此,在太夏,敢貪汙受賄10個金幣以上的官吏,都是鳳毛麟角腦袋進屎之人,一州之地一年也找不出兩個人。

看到張鐵不說話,那其他人還以為張鐵嫌少。

“這幽州剛剛升格建制,大人的俸祿的確低了一點,不過大人現在還年輕,前途無量又威名遠播,有大人鎮守幽州,這幽州近鄰宵小奸邪必然如履薄冰,不敢稍動,幽州治安風俗平靖,上考若得好評,這督護府甚至是朝廷之中,還有年功犒賞賜下,那年功犒賞一般都極為厚重,秩俸數倍者為常有之事,甚至還有奇珍異寶,屬下等跟隨大人,也可以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