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 第四集 末世情懷 第八章 觀止池(第4/4頁)

他越看越是著迷,目不轉睛渾若忘了自己的來意,似乎要將這把水壺的每一根竹條,都細致入微地研究清楚,臉上不覺流露贊嘆之色,由衷道:“好壺!”

段默隴收完最後一根竹條,托著新編的“虛懷若谷紫炎壺”在眼前左右端詳,微笑道:“此壺名喚‘水深火熱’,林教主能一眼洞徹壺中奧妙,也不枉我請你來此小坐。”

他身子一壓,搖椅朝前微傾,新壺已探到爐前,揭開壺蓋放入了竹幾上備好的茶葉,“哧”地一聲,水深火熱壺壺嘴內徐徐流出一束水柱,注入新壺中。一抹淡淡的清香,頃刻在空氣裏彌漫開,讓人為之精神一振,滿身的風塵疲乏,也隨之一掃而空。

段默隴替林熠斟滿茶盞,濃得令人心醉的香茗,在竹杯裏輕輕漾動,宛若一汪晶瑩剔透的翡翠,縱然尚未入口,已是賞心悅目,怡然忘憂。

林熠也不客氣,捧杯品茗一飲而盡,合目回味許久,才張開眼睛贊嘆道:“如此佳絕之物,只應天上才有。”

段默隴欣賞地看著他,說道:“從林教主飲茶的姿勢和方式來看,誠然是精於此道的大家,老夫這壺‘醉憂鄉’亦算得遇知音。不過,林教主如何知道此茶一反慣例,偏是以第一道為最?”

林熠對於喝酒那不必謙虛,實是一等一高手,堪稱聞香知味。但於茶道,卻不曾精研,幸得昔日曾在昆吾山耳聞目染,又得東帝釋青衍的調教,硬著頭皮充數還是可以的。現下聽聞贊揚,不禁汗顏:“說來慚愧,在下曾聽當世一位茶道大師說過,‘醉憂鄉’乃天賜佳品,與世間普通茶葉迥然不同,不僅要即沖即飲,而且要用新鮮紫竹制成的茶壺沖泡為首選,在下班門弄斧,倒教長老見笑。”

段默隴笑了起來,未經歲月留痕的英俊臉龐,不知要羨煞多少白臉小生,悠悠道:“林教主所說的那位茶道大師,便是若水先生罷?也只有他才識得新鮮紫竹的好處,誠為老夫一大知已。”

林熠毫不遲疑,點頭道:“是,正是東帝。”

段默隴有意稱釋青衍為“若水先生”,固然顯示出他與東帝交情匪淺,另一層何嘗不是在試探林熠與釋青衍的關系?畢竟,釋青衍曾經對林熠提起過,“若水先生”的雅號世間少有人知。段默隴見林熠坦然承認,喟然嘆道:“難怪,難怪啊——”

至於“難怪”什麽,卻並不明言。林熠道:“段長老,您的‘虛懷若谷壺’可否借給在下賞鑒片刻?”

段默隴道:“有何不可?”

用右手三指輕捏壺底,倒轉壺把對著林熠送了過去。

孰知林熠並沒有直接用手握住壺把,而是如段默隴一般伸出右手三根指頭,輕巧扣住壺蓋邊緣,看似十分隨意地接了過去,道了聲:“多謝。”

段默隴注視著林熠扣在壺上的三根指頭,原本悠然飄逸的眼眸中,突然閃過懾人光芒,半晌後緩緩問道:“你看出來了?”

林熠用手指轉動“虛懷若谷壺”,無需掩飾眼神裏充滿激賞與領悟,回答道:“這是平衡的巔峰典範。不論從任何一個角度觀察,都不存在絲毫的失衡感覺,然而一旦用手握住壺把,這種平衡便蕩然無存。整個‘虛懷若谷壺’,只有兩種拿捏方式,可以不破壞這種平衡感。並且,每一根手指接觸的角度和位置,也絕不能失之毫厘。”

他隔著一層茶壺,裏面猶存的滾水居然半點也不燙手,反有一種奇妙的盈動,恍若與“虛懷若谷壺”渾然一體。如果揭開壺蓋用心審視,就可以發現連那一層漂浮在滾水上的茶葉,亦散布得異常均勻,以壺心為中軸,徐徐地旋動。

技至於此已是天道,饒是林熠見多識廣,亦禁不住暗自贊嘆。他左手輕輕撫過茶壺,既找不出每一根竹條的首尾何在,也感覺不到絲毫的凹凸不平,仿佛是精心燒制的瓷器,通體圓潤,教人嘆為觀止。

沉吟久久,他忽然放下“虛懷若谷壺”,嘆了口氣道:“難怪了。”

段默隴饒有興致盯著林熠,問道:“難怪什麽?”

林熠淡然笑道:“難怪你不停地編織竹器,原來是在尋找一種絕對的平衡。假如有一天,不論我用何種姿勢拿起這柄茶壺,都不會令它失衡,那將是另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