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 第三集 天地之威 第九章 幻與真(第2/4頁)

這一次,現身的足足有六人,由於察覺不到林熠的所在,分成兩組攻向了雁鸞霜和盤念大師。這些密宗僧人在天地塔中,坐修了百多年的苦行禪,其中任何一個人的修為都不亞於紅衣法王。此刻借助迷霧的掩護神出鬼沒,越發的如虎添翼。但受到攻擊的兩人,一為佛門禪宗第一高僧,一為天宗嫡傳仙子、千年不遇的傑出人才,雖身陷險境仍能自保無虞。一陣兔起鶻落的對攻後,六名密宗僧人無功而返,又各自借金光隱遁。潛伏側旁的林熠以逸待勞,覷準近處一名老僧的破綻,在他抽身後撤的刹那,突然收起秘虛袈裟挺劍劈落,用一式“九寂一劍”截斷了對方退路。這一下突如其來,令老僧猝不及防,只得強自催動真氣,改退為進,硬著頭皮沖向雁鸞霜。兩柄銅鈸“叮叮”與仙劍一交,被對方劍鋒迫出的無上劍氣,激得遍體冰寒、氣息凝滯。林熠探左手一招“淵底擒龍”抓住老僧腋下,笑喝道:“你老留下吧!”

那邊兩名本已退走的密宗僧人驚覺同伴被擒,齊齊出手救援,卻教盤念大師的拈花佛指硬生生攔下。那老僧欲待掙紮,經脈一麻已然受制,身子咕咚摔落地上。林熠騰出手來彈指射出璇光鬥姆梭,兩名返回攻擊的密宗僧人見自己反遭合圍,雙雙隱去。林熠毫不客氣動手要剝老僧身上的袈裟,盤念大師聽著動靜勸阻道:“林教主,不要為難他吧,這身藏青袈裟必定需有密咒才能驅動,我們不識其門,穿上了也是無用。況且,天地塔既為密宗禁地,則塔內的諸般禁制都必與佛法有關,絕非穿了他們的袈裟,就可以破去。”

雁鸞霜贊同道:“大師所言極是,無論禪宗、密宗其實殊途同歸,都講求心悟緣法。要解開破形之境,還需在自心求尋。”

盤念大師道:“雁仙子斯言善哉。如果老衲猜測無誤,這關鍵應當就在四周的塔壁上。”

三人將被擒老僧留在原地,小心戒備緩步而行。林熠如法炮制繼續用秘虛袈裟隱藏身形,聽著雁鸞霜和盤念大師的足音亦步亦趨,不停變換方位,好讓密宗僧人無從捉摸,心生顧忌。又兩輪攻守後,三人抵達塔壁前,盤念大師伸手輕撫,光滑溫潤的墻面,果然篆刻著一幅幅巨型畫卷。別人或許難以知道畫卷內容的出處,但對盤念大師而言,則如遇故友。他因著濃霧阻隔不能目視,只能以手觸摸畫壁,雖進展極緩,但總算將一圈共計六幅畫卷全數察探完畢,三人又回到了起始的地方。

盤念大師垂首沉思稍頃,說道:“老衲明白了,這些畫的內容,分別描述了佛經中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由人的六識一一對應而生。‘破形’即辟心,心不染則形自滅。”

他回身舉步,悠揚吟誦道:“從何處來,還何處去。兩位請隨老衲走。”

三人回返到最初抵達的位置,盤念大師率先盤膝坐下,將墨玉禪杖橫亙膝頭,合上雙目捏起無妄印,緩緩解釋道:“眼、耳、鼻、舌、身、意,是為六識,一切形相皆由此而生,以致靈台不凈,未見本性。我們不妨收斂六識,直達物我兩忘、心無塵埃之境,應可度厄化危,得脫迷霧。”

林熠聽他說得肯定,仿佛參透玄機,十拿九穩了一般,略一猶豫問道:“大師,是否可以讓在下先來試試,請你和雁仙子在旁護法。”

畢竟收斂六識不是兒戲,濃密的白霧裏,有數十名密宗守護僧虎視眈眈,伺機待攻,萬一盤念大師的參悟有誤,又或這當中出現意外疏漏變故,則後果不堪設想。故此他忍不住提出建議,以防不測風雲。

盤念大師搖頭道:“心誠則靈,心疑則敗,萬種因果皆出於此。”

林熠一省,誠心受教道:“是了,多謝大師點撥。”

闔上雙眼收息去念,再不管不顧身外之事,隱約聽見盤念大師吟誦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偈念罷,六識盡斂萬象全消,腦海裏“嗡”地一震,驟然失去了所有的意識,再感應不到任何物事。

如此不知過了多久,林熠神思徐徐還體復蘇,張開雙目,就見盤念大師和雁鸞霜與自己相向而坐,目光相觸,三人會意一笑,齊齊站起身形。

身下的紅蓮法壇散發著柔和靜謐的光芒,與方才的白霧滔天相比,渾似換了人間。

雁鸞霜收了青虛鏡,淺笑道:“幸有大師同行,咱們已安然無恙地,闖過了這第一關。”

林熠道:“這四周墻上的彩繪雖栩栩如生,十分精美,可並無異常之處,不曉得這‘驅神’一關的玄奧藏在哪裏?”

如同是在回答他的疑問,紅蓮法壇的光華陡然黯滅,頭頂上方卻有一團淡紅色的光暈灑照下來。三人擡頭,上空白玉石構成的圓頂紅光泛濫,像波濤般一層層地蕩漾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