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廷推議政(第2/2頁)

“實話怎說,假話又怎說?”

“實話是這場大災動搖我大秦國本,一千六百萬金比不得陛下聖眷,假話則是本公憂國憂民,憐那北方五州百姓生靈塗炭。我如此說,伯父可覺滿意?”

李東垣聞言不禁大笑,心想這小家夥也不知是在鬧什麽別扭,語不對心。這兩者,其實應是兼而有之吧?

他知一個月多前,嬴沖就已上奏給天聖帝,請朝廷注意北方水災。又是十幾日前,這位往北方各大善堂義莊,捐金三十余萬。

前者使嬴沖失去大賺數千萬金的機會,而後者則是安國府從本就不寬裕的銀錢中擠出來。

可今日他若直接問了,這小家夥必定會嘴硬說不忍見國勢沉淪之類的。

“不得不說,小侄你的性情,還真像是你父母。記得你小時候,別人都說賢侄你是小菩薩般的人兒。如今長大之後,看來也沒變多少。”

嬴沖不由蹙眉,他最不耐的,便是聽別人說這個。

三百丈外的雅室之內,葉淩武與葉淩德則是面面相覷,一連的迷糊。

“他們到底在說什麽?這樣討價還價的?”

葉淩武眼神茫然不解,卻感覺自家妹夫真的很威風,言談之間,就可決斷幾個五六品官員的人選。

葉淩德也是一陣失神,他聽到李東垣說到‘政事堂宰執’幾字,就大約猜到了。

“他們說的,應是廷推。”

裴修元雖是因修行之故,消息較為閉塞,可因常年在京,到底要比身邊這兩個家夥強些。

“我大秦之規,政事堂宰執人選如有爭議,則由群臣廷推決斷。而如今政事堂只有尚書仆射(宰相)與參知政事(副相)共六人,仍缺額一位。按律當於六月之前,補任一位參知政事。可如今朝中,包括雍州牧李東垣在內,共有五位人選,朝中幾方相持不下。如到三月時,陛下與政事堂幾位宰執,還是意見相左,無法決定,那就只能以廷推決斷了。”

——所謂的廷推,也就是在朝廷遇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時,由陛下詔令群臣會商,以共相計議。一應決策,都以票數定奪。

廷推又分小廷推與大廷推,前者只包括在京的諸多三品官,而大廷推則範圍廣闊。

有資格參與其中的,包括所有在朝三品以上的實職官員。其中政事堂七人與樞密院五人每人兩票,共計二十四票。六部尚書與左右都禦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大九卿共十票,還有他們的副手侍郎少卿副都禦史等等十八人,亦是一人一票,加起來總數二十八。

此外還有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祿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寺卿等等小九卿九人,加上十三州的州牧,十三位大中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宗人府宗正,一共三十七票。

所有三品以上文職的總和,是八十九票。

——這只是文職,武職方面票數更多些。三王九公中的三王,每人就握有著三票,九公則各有兩票。

六位鎮國上將,還有現任的四位州節度使,同樣算是三票。而十二位柱國大將軍,則只有兩票。

此外還府軍十六衛,禁軍六部,總共二十二位大將軍,以及邊軍二十四路,二十四位軍鎮節度使。

所有三品以上武臣加起來,這就是一百二十七票。而文武相加,則是二百一十六票。此外陛下本身的意見,可抵得九票。為何是九票?只因九為數之極而已。另有陛下指定的五位皇室親王,各有三票之權,這是九五之數。

七國戰亂,大秦重武輕文,所以武職的份量,遠超文職。而在廷推中,握有這二百一十六票的一百余人,都是大秦官員體系中,最頂端的存在。

一旦陛下與政事堂及樞密院政見相左,有事不能決,就需綜合這百余位三品以上高官之議。

雍州牧李東垣這次要想成功進入政事堂,那就必須獲得至少四分之一以上的廷推票選,才能成功從初選中勝出。

而此時的嬴沖,就握有著三票。安國公兩票,左屯衛軍大將軍一票。這票數不多,卻也不可忽視,尤其是小廷推,畢竟左屯衛軍大將軍雖是管轄元州府軍,可名義上的駐地,還是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