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七章 不悔忠言(第2/2頁)

“聖君是聖君,他是他。身為大商臣子,卻與敵國之君有私交,豈不該死?”

其中卻也有獵奇的,並不在乎這皇京城時局。

“據說這金不悔被腰斬之後,掙紮了足足一日時間,這才徹底死透。拖著半邊身軀,在刑場上以血為墨,足足寫了三千四百多個‘可笑可悲’,最後被人剁去了雙手手指,這才休止。”

“死前發瘋而已!他怎就不寫‘冤’字?說不定還能搏些同情!”

“其實還未死透,那元魂已被靈師做法,困在這頭內。說是要親眼看著大商覆亡。”

左信靜靜的聽。一群官吏立身其後。半晌之後,這位左都禦史,才拂須而笑。

“看來這世間,公道自在人心,你說可對——”

似是對身後之人言,然而城頭之上的諸人,卻都是知曉。

左信之語,從始至終,都只是說給城墻上那具頭顱聽而已。

那金不悔頭顱之內,卻並無反應,一如正常的死屍屍骸一般。神念同樣無半點欺負波動。

尋常人難差其意,卻難不倒隨左信至此的幾位靈師。

不多時就有人言道:“這孽障說此時我等,自然能操控輿論,蒙騙萬民,玩弄刀筆。無論怎樣文過飾非都可,然而不出數年,自可返本清源,爾等誤國,史書中必定記載!必定遺臭萬年。使世人銘記——”

“遺臭萬年?你可是很期待那位大乾皇帝,將我大商掃滅,自可正你之名可對?”

左信搖了搖頭,神情不以為然,更痛心疾首。

“看來不悔你仍不知悔改。為師本欲為你向陛下求情,可如今卻是免了!”

又神情悵然道:“你奏章中所說那樁樁件件,其實未嘗無理,然而卻非是時機!需知治大國如烹小鮮,豈能如你所言般亂來?本就是搖搖欲倒。動靜太大,只會使這房屋提前跨塌!”

旁邊的靈師半閉著目,做聆聽狀。半刻之後斟酌著語氣道。

“既然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那麽興師動眾,起不義之兵,揮師三千萬,征伐大乾,就是所謂的烹小鮮?此是利欲熏心,好大喜功,更不知自己斤兩。大商上下腐朽,試問不除腐肉,何以恢復?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難道指望,這滿朝國蠹,能夠善治朝政!元辰妥協姑息,至有今日之災。只需一步就是國滅,大刀闊斧,又有何不可?”

左信臉色,氣成了鐵青:“陛下英明,一統雲界就在眼前,豈是你可非議?南疆戰前,陛下之意,是先除外患,再解決內憂,有何不好?而如今國策,也是在清理貪腐,收世家之權,你又來挑刺。大約無論怎麽做,你金不悔都是不滿可對?陛下自有雄圖大略,無需你來指摘!心存怨望,這句話真一點都不錯。”

又冷笑道:“金不悔你可知曉,就在一日之前。你那位期待備至的大乾之君。已經詔告天下,將在四日之後,親赴皇京城內,欲取陛下人頭,並將你屍身索回。你這個結義兄弟,對你倒是情深義重。”

這句話說出時,那金不悔頭顱之內。才有劇烈的魂念活動。

幹涸枯敗的目內,竟似有淚滴下。

那位靈師。這次卻是過了許久,才翻譯道:“他說宗守,非是為他金不悔而來,而是為大乾億萬子民。為萬民福址,而甘冒奇險。那大乾宗守,強過我朝陛下太多。”

說到這裏,這靈師已經是冷汗涔涔,有些話他實在不敢開口。

“還說宗守必定有備而來,至少有七成把握。若商皇聰明,就該知十二銅人,在我朝招攬到足夠聖境之前,還不可峙。陛下雖有秦皇真靈,也仍需招攬墨家修士,徹底掌控才可。此時盡力結好四大世家,驅逐無上元魔李別雪。依托道儒兩教,以護己身性命才是上策。若是不然,四日之後,他必將在此,見證大商之亡,陛下之殞——”

那左信愣了愣,雖是早知,金不悔有什麽好話說出來。可後面一句,卻仍是令他略有些意外。

片刻之後,就哂然拂袖:“四日之後,陛下自會將宗守人頭,與你並列!多言無益,可以行刑了!”

按月前元辰之詔,金不悔元神可留,然而每七日可施磔魂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