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2/2頁)

不過議論的第一個議題,卻不是什麽國家大事。而是冊封宗弱水為妃,詔告大乾子民。

誰說他宗守,這幾年就只有一後一妃的?

此事諸臣倒無什麽異議,反而是樂見其成。宗未然這一脈,自五代之前開始,就是一脈單傳。

若是出了什麽意外,那麽要找個合適點的繼承人都是艱難。

五代之外的親屬,畢竟還是太遠,君上如今開竅了,總算肯開枝散葉,那是再好不過。

只是冊封嬪妃乃是喜事,為何君上卻如此苦大仇深的模樣?

不過看起來,宗守倒是並未因被人攔路漫罵之事,影響太多。使殿內諸人,都是輕松了一口氣。

然後議論的第二件事,是宗守準備發下詔書,不準大乾國內的臣民妄議國君。

任博微微意外,暗忖道自家君上,難道還是被那些儒生給激怒了?

不過這件事,無需怎麽細想,就知是定要堅決反對的。

“此事不可!古人有雲,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只能疏,不能堵——”

旁邊幾個武將,都是無可無不可。幾個文臣,卻是齊聲反對。

那許書已是參議殿的右參議使,也就是副參議長,也躬身勸諫道:“君上當初也說過,我大乾國內絕不能人以言罪人。這時怎能出爾反爾?君上若是因惱了那些儒生之故,其實也無需如此。我大乾自有國法懲之,驚擾禦駕,意圖刺殺,辱罵國君,已罪該淩遲!”

宗守無語,總不能跟這些人說。他真正的惱火的,是有議論他宗守嬪妃多少,是否“無能”?

見這幾個文臣,都是態度堅定,自己又是略有些理虧。稍稍爭執了一番,宗守也只好無奈的選擇作罷。

接著第三件,才輪到被那儒家先聖朱子,把他宗守定為儒敵之事。

“朱子用心險惡,以通天之法公告整個天下,是欲挑動我大乾內亂。使我大乾諸藩諸鎮滋生野心,欲取我大乾而代之。”

當初大乾,雖是一統東臨。卻也留下了不少尾巴,許多城主仍舊維持著自治,只是臣屬附庸而已。

好在這幾年來,陸陸續續有不少城鎮,主動成為大乾直轄之城。

而那些諸城主所轄的私兵,也被邱為軟刀割肉,被消減了大半。

這時哪怕有了不臣之心,一時之間,也無法發力。

擴軍備戰,終需一段時間。

“東臨雲陸那些城主,倒是無需理會。真正是使人生愁的是魔教諸宗。那些魔門弟子,必然要四處作亂。這半日之內,只乾天山周圍,就有四起魔門之人,使用陰毒秘術的命案,死傷皆達百人之巨。如不能遏制其勢,長久下去,必定是人心惶惶!”

虎千秋憂心忡忡,他虎族一脈,就因這魔門,死了二十位以上的子弟。雖非是鐵虎一系,然而妖族人口寶貴,卻也是使人心痛。

這些虎族子弟,未死在戰場上,反而是死在魔門的算計中。

宗守凝眉,知曉這魔門作亂,不是大乾的幾個附庸宗派以及一些散修供奉,就能徹底壓制得下來的。

“此事孤會通告蒼生道劍宗,請這兩教相助。”

是毫無猶豫,這是定約一起開拓外域,容許蒼生道劍宗在大乾建立書院武館的條件之一。事後也無需覺得虧欠這兩教什麽,正該是他們出力之時。

“如此東臨與輝州應可穩定,只那南風雲陸才平定下來不久。這次風波之後,恐會生亂。需得重兵鎮壓。”

這次出言的,是樞密院使邱為,依然是鎮定淡然,有大將之風。

“至少需三十萬三階精兵,才可保證南風雲陸安定。不過這點兵力,最多只能維持三月時間!”

宗守神情凝重,三十萬三階精兵,這已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在此時的雲界,自然不算什麽。可換在靈潮之前,卻足可橫掃一片雲陸。

“此外,這一戰的關鍵之一,乃是艦師。不知君上,能否抽調些空艦返回?古烈空一人,怕是難以支撐!”

大乾在中央雲陸,根基淺薄。

一應物資糧秣,都需從輝州以雲艦轉運。

看似麻煩,可補給其實比大商要便捷得多。大乾國內,道路四通八達,翻雲車一日可至馳數千裏。雲艦則更是迅速。

不過這一切的基礎,卻建立在艦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