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橫掃六合 第三章 立馬橫刀 第十四節 東利伯亞行省

雖然王繚的建議給了無鋒相當大的感觸,但是按照慣性推動的帝國中央並不會因為無鋒的思考而停止前進,帝國政務院工作人員抵達桑林城,開始與馬其汗貴族、士紳、商人、平民選出的代表進行座談會商,與此同時,帝國也在開始與三國同盟軍就馬其汗東部控制區的地位問題進行談判。

強盛一時的馬其汗國就在大唐的絞索下黯然落幕,雖然最終大唐仍然是通過軍事征服達到了這一目的,但是周邊鄰近的國家和實力都清楚馬其汗人最終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無法在支撐下去了,銅墻鐵壁般的封鎖讓馬其汗人國民經濟舉步維艱,而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讓馬其汗根本就無法與大唐近乎於無窮盡的國力比拼,人力物力資金如同滾滾流水一般投入戰爭這個張著闊嘴的怪獸中,一瞬間就可以化為烏有,尤其是在失去了越京和羅尼西亞之後,馬其汗人便喪失了戰爭潛力,這樣的下場甚至連畢希利和雷覺天也早已有所預料,總而言之,東大陸的戰事就以這樣一個不出意外的結局落幕。

隨著南方戰事的結束,擺上問題的就是關於多頓、普爾以及馬其汗三地的地位問題,尤其是多頓和普爾的貴族代表團已經在帝都中逗留了不少時日,從政務院各部到樞密院,從元老院到公民院,關於多頓和普爾兩地地位問題的爭吵已經持續了太久。普爾和多頓貴族代表們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將兩地直接降格為郡一級地行政區域,他們並沒有奢望可以獨立或者自治,他們也清楚大唐絕不會同意花費了如此巨大的代價最終給他們這樣的待遇,退而求其次,他們只能希望大唐中央政府考慮到普爾和多頓的特殊情況給予一定自治權利,同時也要求獲得一個高於帝國郡一級行政區的行政規格。

關於多頓和普爾的地位問題王繚也理智地沒有提出像馬其汗人那樣的建議。畢竟利伯亞人對於唐民族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其危險程度遠遠超出被困縛在內陸中的馬其汗人,放任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遊離於帝國統轄範圍之外,王繚同樣不放心,但是若是要讓唐族對這個地區實施向帝國內地或者中大陸地區那樣的直接管理顯然也不大現實,除非實施軍管,在某種程度下王繚仍然傾向於在給予普爾和多頓帝國控制下的特殊行政區地位同時以經濟手段控制這兩個地區,甚至在日後的西斯羅和卡曼都可以采取同樣的手段。

在經歷了無數次爭吵和妥協之後,關於多頓和普爾的地位問題終於確定了下來,行省作為一個高於郡地特殊行政區第一次在帝國政務院下轄的體制中出現。多頓和普爾被合並稱為東利伯亞行省,關於這個行省的省府所在也是頗費周折,無論是海森城還是伯力城顯然都無法讓雖然同是利伯亞種族但是早已被時間劃分為普爾人和多頓人的兩個分支民族滿意,而帝國最終選擇了折衷意見,將在海森到伯力城的道路中央。也就是兩國邊境線上建設一座新地城市,取名東方城,而拿拉尼亞語譯音則被稱為伊斯特城。

這個東利伯亞行省一經建立便在多頓和普爾兩國的貴族代表中引發了激烈的爭奪,行省總督自然是不可能從他們中產生的,但是在約定行省議會和行省行政機構設置來看。行省的權力遠遠大於帝國中央轄下地另外一種行政區──郡,郡所設總督下並無常設行政機構,而更多是用高級幕僚的分工來應付日常工作。但是行省卻大不一樣,行省議會體制已經確立,帝國元老院代表和公民院代表都將必須是行省議會議員選舉產生,而行省議會議員的產生雖然需要經過一系列復雜地程序和限制,但是這畢竟是一種民主選舉產生,帝國中央政府除了審查其資格外,將不會幹預選舉結果,而整個行省的行政機構各署局除一號首腦是通過帝國中央政府任命或者議會選舉產生後經中央政府批準外,其余官員都將直接由議會選舉或者任命。

對於行省議會權力的擴大化無論是多頓還是普爾貴族士紳們的嗅覺都是異常敏感。他們都意識到除了在軍事方面的權力仍然牢牢把持外,在行政管理方面並不會過多關注,很顯然對於大唐帝國來說,利伯亞平原的戰略地位更多的是體現在它的軍事價值上,當它喪失了對帝國本土的軍事威脅力之後,它地地位和影響力甚至比起西南郡都還不如。這一點對於多頓和普爾貴族士紳們來說既感到有些失落又有些高興,失落的是曾經風光一時的利伯亞人現在竟然淪落到要當奴仆都只有當二流奴仆的地步,高興的是中央政府的大手放權也給了他們這些被原來的保守派和強硬派壓制著一直翻不了身的溫和派和親唐派以發揮和崛起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