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橫掃六合 第一章 金戈初舉 第七十二節 敗像

崔文秀冷冷的注視著眼前黑壓壓的戰線,看來呂宋人也是打算要和自己來一次拼死吃河豚了,呂宋軍和梅利軍涇渭分明,呂宋軍的淺黃色軍裝和梅利人火紅的戰袍相映成趣,格外威風,相比之下已經采用了帝國新式軍裝的帝國軍黑色軍服卻顯得更加肅穆莊嚴,氣度恢宏。迎風招展的大旗在雙方陣營前獵獵飛舞,擺成反鶴翼陣形的聯軍與楔形陣形的帝國軍正好構成一個完整的吻合部,一個包圍,一個突破,究竟是盾堅還是矛利,似乎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分出高下了。

看見對方擺出的陣形之後,崔文秀便已經開始悄悄變換隊伍組成,印德安軍團被悄悄置換到了左翼,並微微向後延伸,構成了一個帶尾巴的圓弧形,牢牢的將整個左翼乃至後方都包裹住,而中部和右翼則以第七軍團和第十軍團為主。

崔文秀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面對占據著兵力優勢的聯軍,要想一口氣吞下對方無疑是不現實的,何況呂宋軍這一次亦是精銳盡出,從懸掛的旗幟就可以知曉號稱僅次於呂宋皇家橄欖葉兵團的第三兵團和另外一個同樣強悍的第五兵團都已經擺放在了最前沿,顯然是要準備作為先鋒軍投入戰場,準備在自己的左翼來一個撕裂行動,而自己的雖然擺出了楔形陣勢,但是這是一個嚴重不平衡的楔形,左翼的軟弱和右翼的堅挺讓這個楔形更像一個單刃尖刀,真正要發揮致命作用的仍然是右翼,同樣是要在對方的左翼突破對方的夾擊,徹底打斷對方的右翼。

雙方的想法再一次不謀而合,都希望以右翼作為主攻,在對方左翼取得突破,只不過聯軍擺出的兩翼齊飛的架勢,而帝國軍則顯得更為低調,表面上更像是以攻為守,從中部實施突破。

低沉的戰鼓聲終於擂響。這是戰前地激奮鼓,沉悶的鼓點由低沉變得振奮,催動著士兵沸騰的熱血和躁動的心靈,震耳欲聾的呐喊聲伴隨著如林的槍矛舉起,巨大的方陣終於在指揮官地命令下踏出了第一步。

應建明先前對於主帥的看上去有些偏心的調整感到十分失望和憤懣,但是很快他就意識到這是一個一雪第一階段恥辱地好時機,要以印德安軍團十萬人馬之力擔負起這一戰的整個防線。這份責任可以想象,戰前已經確定了梅利人將會是帝國軍重點打擊目標,而對於呂宋軍將盡可能采取守勢。直到摧毀梅利人的陣勢之後才會考慮殲滅呂宋人。十五萬呂宋精銳沖擊而來地壓力將都由印德安軍團承擔,主帥已經明確告知他,唯一的一個作為預備隊的師團他並沒有準備放在防禦上。那是他準備用來給梅利人最後一擊的刺刀,也就是說無論占據多麽危險,主帥都不打算在投入其他一兵一卒來給自己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讓應建明感到高興,至少主帥認同了己方的戰鬥力。將防禦主要責任全部丟給了自己。

咚咚敲響地戰鼓鼓點漸漸高亢起來。兩千米地距離對於相對而進的兩股巨浪來說是在太近了,如果能夠站在戰場中間的高空來俯瞰這場戰爭,你會看到一場有些奇怪地情形。

呂宋人和梅利人的聯軍幾乎是首先發動。單薄的騎兵在這種超大規模的會戰中是難以起到多大作用,克魯夫索性舍棄了中看不中用的騎兵,純粹以步兵方陣向帝國軍左翼氣勢洶洶的橫掃過來。

而在帝國軍方面,似乎是在發起沖鋒之後反而壓下了推進速度,保持著一種相當克制的速度平穩向前推進,尤其是左翼更是集結成密集的方陣,幾乎是一上來就要擺出防禦的姿態。全面換持刀盾,為了保持密集陣形甚至有意放慢速度,而配合著左翼行動,右翼的第七軍團也開始放緩速度跟進。

塞勒姆是土生土長的庫車人,從西域軍到最初混編兵團,再到現在的第七軍團,能夠從一個庫車族戰士走到師團長這個位置,在烏孫族在第七軍團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崛起一躍晉升為師團長,除了呼延虬的用人政策相當靈活外,更主要是得力於他本身的能力。第七軍團的第二師團一直是第七軍團絕對主力,在第一階段的西印德安會戰中,他們成功的攻占了呼羅行省,贏得了崔文秀的稱贊,但塞勒姆卻知道那一仗自己師團事實上並沒有真正遇上硬骨頭,漢森同盟的有意戰略退卻讓自己師團也失去了一次絕佳練兵機會,而現在,面前的梅利人終於又送來了一次試刀機遇。

第二師團大多是來自西域的熱血男兒。經過幾年的整肅,西域五地已經毫無懸念的完全融入了帝國,在周圍的羅卑人、北呂宋以及印德安都已經落入帝國手中時,西域人實在沒有任何理由來顯示自己的不同,連彪悍尚武的羅卑人也不得不在的國面前屈服,這也讓一直希望能夠和羅卑人聯合起來抵禦帝國的西域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徹底喪失了最後一絲希望,尤其是在看到更西面的印德安地區各部族要求加入帝國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些自詡精英民粹的家夥終於垂下了他們高傲的頭顱。而普通民眾更是早已經從融入帝國帶來的種種好處中忘卻了昔日的血腥,民眾是健忘的,當日趨一體化的經濟將他們的利益和帝國內地經濟綁在一起時,原來的種種分歧漸漸被利益所彌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