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橫掃六合 第一章 金戈初舉 第六十一節 繼續戰爭!

西南戰局的不利正如所有人估料到的那般在帝國中引發了相當強的反對呼聲,尤其是政務院各部中的大小官員們對於這個既沒有給帝國帶來多少效益,又損耗如此巨大,現在更是損兵折將狼狽而歸,大大墜了帝國的威信,已經有不少人要求監察院應該立即介入這件事情,查處第四、第八軍團以及帝國情報部門在這一場戰爭中是否有瀆職行為,引得帝國軍方中也是一陣鼓噪,認為帝國政務院的那些官員是有意借這一次失利來向皇帝陛下施加壓力,要求改弦易轍,調整帝國早已確定的擴張政策。

帝都的媒體也是不動聲色的批評帝國軍方和情報部門有失職的嫌疑,認為以南安、錫金和半島同盟軍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和帝國軍相提並論,但帝國軍卻遭遇了歷史上第一次慘敗,應該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京華時報》更是言辭激烈的評擊帝國的擴張政策,認為帝國,不關心民眾疾苦,不思發展地方經濟,一味窮兵黷武對外擴張,造成帝國經濟通貨膨脹,民眾生活水平也沒有得到提高,要求帝國政府應當從基本國策上來重新審視,調整方向,將民眾最迫切最關心的問題放在首位。

當然支持帝國繼續進行軍事行動的呼聲也不小,這些以從印德安戰事中獲得利益的工商階層為主,印德安王國中的索利安地區、旁遮地區在經濟上日趨和帝國緊密,經濟一體化進程推行順利,使得帝國工商界在這兩個地區的投資和收益飛速增長,這都有賴於帝國軍事行動的順利推行,也有不少人目光更遠,認為就近期來說印德安地區對於帝國來說更為重要,但是從遠景來說,如果帝國能夠獲得中東大陸結合部地區的控制權,將會使帝國真正擺脫陸地大國的桎梏,成為一個真正的海洋大國。只有控制了東大陸通往中西大陸的航運線,帝國才能實現真正的輝煌。

各種不同的看法紛紛依托媒體為陣地,不斷發表各自看法,批駁對方論點,惹得整個帝國輿論界紛紛揚揚,一片烏煙瘴氣,帝國內政部新聞出版署也秉承上意。對於那些只要不是直接針對政府和軍方的惡意攻擊都都一概不管,對於不同看法和意見更是鼓勵爭論,這也讓帝國輿論界對於帝國內政部新聞出版署地評價高了幾分。至少大唐帝國在一方面還是繼承了唐河帝國的一貫風格,對於新聞的管制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苛刻。

崔文秀放下手中傳來的邸報和幾份從帝都送來的報紙,重重的嘆了一口氣。仰靠在藤編大椅中,頭頂密集如蓋地綠蔭藤蔓灑落下一星半點陽光,讓整個小院中平添了幾分幽靜和清涼,印德安進入五月就開始漸漸變得悶熱,這是雨季到來的先兆。也是為什麽崔文秀急於和漢森同盟早一些達成協議的主要原因之一。沒有想到這似乎也算得上是一個無心插柳地意外收獲吧,如果繼續和漢森同盟糾纏不清,那呂宋人現在面臨的難題自己也就無法利用了。但現在自己倒是可以好好斟酌斟酌,看看能不能有什麽可資利用的東西。

西南戰事地失利消息早在一個星期前就已經收到了,成大猷和溫拿的雙雙落敗讓西南戰事劃上了一個極其難看的句號,帝國乃至之前的西疆還從沒有過如此狼狽的結局,這對於帝國軍方來說無疑都是一個巨大地恥辱,雖然這份恥辱並不單單只能怪罪於溫拿或者成大猷身上,但是絕對於軍隊本身有著很大地關系。

眼下帝國軍已經退回了出發點,這種反差有些令人難以接受,損兵折將換來的結局卻是回到原位,無論那一位主官只怕都有些食不甘味的感覺。但是現在帝國已經沒有能力再在西南發動一場大地攻勢了,能夠維持著目前僵持局勢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也許皇帝陛下可能會讓梁崇信負責西南戰局,但短時間內崔文秀不認為梁崇信就有扭轉乾坤的能力。

西南戰事這一敗給整個帝國軍方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崔文秀想象得到在帝國國內的那些政府官員們會接著這個機會猛烈攻擊帝國的擴張政策,趁機推行他們的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他們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過於拘泥不化,兩者並不矛盾,他們卻總是認為對外戰爭占用了大量本該用於發展經濟的資金和財力,這是一種淺薄而又呆板的看法,至少崔文秀是這麽認為的。可是遺憾的是這種看法卻在政府官員們中頗有市場,和軍方支持擴張的意見相比,他們甚至還占有一定優勢,如果不是皇帝陛下這塊巨大的砝碼壓在了軍方這一邊,崔文秀相信帝國的腳步早已經停了下來,而現在西南戰事的失利又給政府官員們提供了一塊打擊軍方的有力板磚。

要想扭轉這個不利的局面只怕就只有自己在印德安戰場上想些辦法了,西南戰局雖然失利了,但是客觀上卻也給印德安戰場帶來了一些有利因素,西南戰局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因為半島同盟和帕沙人達成了妥協,簽署了停戰協定,停戰是雙方的需要,帕沙人看見呂宋人在西面折騰得厲害怕也是有些坐不住了,這才是他們的生死大敵,對外戰爭可以以妥協結束,但是作為和呂宋人之間的決鬥卻絕無妥協可能,這是一場內戰,相對於分裂之前的安第斯帝國來說,這是一場龍虎之爭才是決定誰是安第斯人中真正王者的決戰,不分出勝負永遠不會停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