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氣吞萬裏 第七章 定鼎 第一百三十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二)

微微搖搖頭,雷覺天並不認可自己主君的看法,他對李無鋒太了解了,即便是讓出華陽、玉山又如何?李無鋒的稟性便是利字當先,其他一切皆可拋在腦後,如果自己一方讓出華陽、玉山,除了白白損失兩地外,只能長大唐帝國的威風,滅己方士氣,讓局勢變得更為險惡。

“陛下,你認為李無鋒收復華陽、玉山便願意止步?陛下,你太不了解李無鋒了,我仔細分析了李無鋒這崛起十年間的經歷,事無巨細,我都細細研究了一番,發現此人最慣用的伎倆就是不按規則出牌,出奇不意,我們越是認為他不會如此的,他便越有可能從這裏出招。”

雷覺天臉上露出一絲遺憾:“當初他剛剛在西北站穩腳跟,大家都認為他會爭取時間發展經濟,穩定地方局勢,但是他卻冒然出兵北呂宋,趁呂宋內亂和帕沙人北伐之際一舉拿下北呂宋,為他在中大陸奪取了一個橋頭堡。唐河帝國太平教人作亂,連我也認為這是李無鋒一個機會可以大舉將勢力深入中原腹地,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之,西出印德安奪取旁遮,為西北的發展攫取了大量資金,而唐河帝國卻在和太平教人的騷動下被攪得千瘡百孔搖搖欲墜。還有在東騰格裏草原上和遊牧民族的戰爭、南下半島戰爭,有哪一仗我們猜測到他的意圖,除了他已經準備就緒之時我們才有所察覺,可以說我們就根本無法猜測到他的任何想法。”

點頭認同雷覺天的看法,但畢希利卻知道雷覺天有一點沒有發現,那就是李無鋒身份的變化,他覺得他需要提醒一下自己的國務大臣:“覺天,你說的不錯,李無鋒這個人罔顧廉恥,背信棄義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也許他還會以兵不厭詐一詞來沾沾自喜。但是覺天,你忘了一點。那時的他不過是唐河帝國的一個藩鎮,或者在說得難聽一點,是一個為了生存掙紮的一個軍閥而已,那時的他生存是第一位地,為了自己政權的延續,他可以不顧一切,民眾支持他也是因為命運攸關。利益幾乎都是一致的,十分單純,他當然可以肆無忌憚。”

看見雷覺天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畢希利進一步道:“但是現在,李無鋒即將登上自己一手締造的這個東大陸最強大的的帝國帝位,龐大地帝國領地內利益駁雜。各有所求,尤其是在這帝國初立之時,經歷了戰亂的民眾都渴望獲得一個安定和平的環境來發展,誰都知道打仗就要付出犧牲,經濟也一樣要受到影響。我可以確定。從內心深處來說,大唐帝國地民眾現在肯定是不願意再見到戰爭,這些民意同樣會反映在李無鋒麾下官員身上。如果我們不退出華陽和玉山。李無鋒可以借此大造輿論,引導民意指向我們,他出兵也是情通理順。如果我們退出這兩地,斷絕了他的借口,那我們就占據了主動,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我們和他們的媒體發動攻勢,宣示我們馬其汗人也是渴望和平地,希望東大陸有一個穩定和平的環境。當然我們在退還華陽和玉山時可以更策略一些,不但要大造聲勢,而且也要和大唐帝國簽訂一個互不侵犯的和平協定作為附加條件。”

雷覺天若有所悟的點點頭接上話道:“殿下是想用這個向外昭示的和平協議來約束李無鋒?”

“對,李無鋒以前無所顧忌那是因為沒有身份能夠限制他,但是現在他登臨帝位,唐人不是最崇尚信義為本麽?如果說剛剛簽訂和平協議又撕毀,那你認為國民會不會對這位窮兵黷武罔顧信義地皇帝產生疑懼心理呢?對於李無鋒來說,我想他絕對不會不考慮這個問題地。”畢希利清楚最為一個皇帝和一個軍閥之間的區別,尤其是在自詡為禮儀之邦的唐人中,這種約束力更大,一旦簽訂了這個和平協議,李無鋒就不得不斟酌一下撕毀協議地利弊得失。

“陛下,你說得有些道理,但是我還是要提醒您兩個問題,第一,如果李無鋒尋找甚至制造借口撕毀協議,並將責任推給我們怎麽辦?這種手段伎倆對於李無鋒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第二,如果李無鋒得寸進尺,要求我們退出安傑、越京還有羅尼西亞怎麽辦?據我所知,黎德廣的三個女兒都和李無鋒攪在了一起,只怕李無鋒早已是她們的入幕之賓。一旦李無鋒納她們為妃,豈不是更有借口開戰?”雷覺天語音低沉,但語氣卻是更沉重,李無鋒這個家夥連風流起來都要占盡好事,這一點運氣不得不承認他比誰都更好。

“這兩點我們當然需要注意,尋找借口也好制造借口也好,只怕咱們把持一個度,盡量不給他機會,另外不妨邀請大唐帝國國內一些主張和平的官員士紳多來咱們馬其汗看一看走一走,制造一種親密無間的氣氛,他想找借口也得好生尋思一番。至於第二種可能性,我們則采取拖的策略,安傑也好,越京也好,現在已經既成事實,我相信大唐國內許多人對於這兩地的地位定性只怕也沒有拿準,如果說他們要想吞並,那豈不是和我們一樣有辱他們這個天朝上邦?如果說不想吞並,那因為這個理由而掀起戰爭似乎又有些牽強,咱們還是得在輿論上下下功夫,力爭占到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