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氣吞萬裏 第五章 博弈 第九十三節 楔子

三千士兵的抵抗絲毫不能改變呂宋人的命運,這一點馬卡裏略自己也十分清楚,在看清形勢的確無法扭轉之後,馬卡裏略爽快的下達了放下武器投降的決定,他是一個受西大陸騎士主義影響相當大的將軍,當他認為抵抗毫無價值和意義時,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停戰或者投降來換取士兵們的生命,在他看來這是一種人道主義。

應該說整個帕米爾戰爭都是異常乏善可陳的戰役,無論是殲滅呂宋軍主力的中線之戰,還是消滅呂宋北伐軍偏師的東西兩線之戰都沒有多少懸念,呂宋人為了占領帕米爾地區派出的僅僅只有三千正規軍,而其他部隊無一例外的是由他們沒有經過多少訓練的二線部隊來充當,這種部隊如果說嚇唬嚇唬當地土著也許有些效用,但放在百戰之師的西疆軍面前就顯得太可笑了,尤其是當地土著名居民也旗幟鮮明的站在西疆一方後,坐鎮芭茅地區的呂宋主將更是接到來自科米尼首都阿斯蘭的主帥腓特烈的指示,暫時停止北伐,維持原狀,加強對芭茅城的防守,觀察北方動態,而事實上芭茅地區的駐軍不過只有三萬人,駐守芭茅城也許還能勉為其難,但要他們北伐與西疆人交戰,他們想都未曾想過。

帕米爾戰爭就以這樣一種有些令人失望的結局宣布結束,無論是呂宋人還是西疆人都顯得相當克制,呂宋人忙於穩固他們在科米尼腹地的統治,只要牢牢控制住芭茅地區這條寬敞的大通道,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寧肯忍讓一些,而西疆一方也並未有過大規模攻擊作戰的計劃,就連拿下帕米爾地區也是赫連勃這個戰區統帥臨時性的趁火打劫,也是看準了呂宋人在吞下科米尼這樣一大塊肥肉的時候無暇來顧及帕米爾這根沒有多少油水的瘦骨頭棒子。

首都阿斯蘭的陷落以及舉國所有官員投降的消息對於還在雙堆府城下拼死鏖戰的科米尼北伐大軍簡直就是五雷擊頂,立時將他們所有人都打得懵了。當西疆軍的特使抵達雙堆城下的科米尼軍營時,他們也幾乎同時接到了來自國內的命令,要求他們停止戰爭。分批次先行向西南撤離,到邊境地區等待即將成立的呂宋王國統帥部的命令,準備接受整編。

而來自阿斯蘭的命令立即在十多萬大軍中激起了滔天巨浪,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祖國的已經亡國的事實,信誓旦旦的盟友竟然一下子變成了侵略者,甚至一下子吞並了自己的祖國,這讓他們如何能夠接受?許多人更是叫囂著要打回去光復科米尼公國,但是作為上層將領來說,他們卻清楚的了解自己目前的窘境。呂宋人這次有備而來,肯定有萬全之策,而且在科米尼國內朝中肯定更有高層內應,而現在北伐大軍的後勤保障已經捉襟見肘,糧食、箭矢等重要物資在三天前就再也沒有運送來,呂宋人明顯是扣押下了這些物資,等待自己這支軍隊接受他們的命令。繳槍整編,甚至解散。

陷入迷茫的科米尼北伐軍一時間不知道是該遵從來自阿斯蘭的命令分批撤回國內接受所謂的整編呢還是像那些頭腦發熱者所說的立即組織軍隊打回去,後勤問題通過就地征集來完成,這兩個念頭一直在科米尼北伐軍幾名高級將領心中盤旋,失去了主心骨的軍隊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主帥使得他們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而西疆軍特使的勸誘更是讓他們猶豫不決。

赫連勃派出的特使提出的條件十分簡單,要求他們放下武器歸順西疆,西疆現在可以接受他們的政治避難,保留他們的軍隊性質。並同意為他們光復自己的祖國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但是這需要時間。這也是赫連勃能夠作出的最大承諾和表態了,在得知科米尼軍隊停止進攻之後,赫連勃就意識到這支軍隊的領導層可能會陷入迷茫,如果這個時候趁機發動反攻,反而會可能導致對方同仇敵愾,現在需要的是政治瓦解對方,攻心為上。赫連勃對於自己的上司秦王殿下在這方面手段的運用素來十分欽佩,現在也該輪到他來表現一下了。

應該說西疆特使在科米尼北伐軍高層的上下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至少相當一部分人堅定了他們反呂宋的信心,在他們看來呂宋人的這種背信棄義就是一種永遠無法原諒的背叛,如果現在再回去接受這些人的統治,他們寧肯選擇那條漫長得甚至看不到盡頭的復國之路,雖然西疆人的許諾虛無縹渺,但至少那是一線希望。

科米尼北伐軍在經過無數次爭論後終於分裂了,十八萬大軍有約十三萬人開始踏上返程的道路,而有五萬多人則留了下來更名為“忠義復國軍”,他們將扛起光復科米尼公國的大旗,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信念,誓於呂宋侵略者抗衡到底。一時間風光無暇的科米尼北伐軍就這樣煙消雲散,其崩潰速度甚至連躲在雙堆城裏的民眾都感到吃驚。鑒於雙堆府的民眾依然對這支侵略軍抱有相當敵視態度,在經過協商之後,這支忠義復國軍不得不臨時性的轉移到曾經是科米尼公國一部分的帕米爾地區,在這裏接受整編,等待來自西疆大都護府第一人秦王殿下的最後首肯,只是現在他們也別無選擇,既無後勤補給又無外援的他們只有被動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