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氣吞萬裏 第五章 博弈 第二十三節 晉商(第2/2頁)

太平教的崩潰似乎又為晉中煤商勢力的卷土重來帶來的一線希望,帝國大軍重新恢復了對晉中的控制似乎預兆了這一點,大批潛逃到帝都的煤商們又紛紛回到了家鄉,煤礦開始陸續復工。但現實往往並非像想象中的那麽美好,隨著帝國中央控制的軍隊大規模擴編,而帝國國中央財政明顯無法支撐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尤其是在東海和江南先後斷絕向帝國中央繳納財稅之後,這個問題變得尤其嚴重,雖然帝國中央財政也還有些老底,但多達七個軍團的軍隊根本不是僅僅控制了一個中州外加一個晉中的帝國中央能夠負擔得起的,但在面臨其隊幾方的壓力之下,帝國中央又不敢裁撤幾個軍團,要想維持下去,不得不只有把這些問題轉嫁到工商階層來。

於是煤商們現在就成為最主要的捐輸對象。按照帝國中央的想法,晉中不但要負擔起駐紮在晉中的一個軍團軍費,而且還要負擔起另外一個軍團的開銷,這相當於要讓一個晉中府承擔兩個軍團的支出,縱是晉中再富庶,煤商們再有錢,也不大可能接受這種結果,其結局就是煤商們拒絕繳納,而駐紮在這裏的軍隊索性就實行軍管,取代政府強行收取各種稅收厘金充作軍費,而這也導致了當地煤商們與軍隊關系持續緊張,煤商的後台們也不斷在朝中發難,攻擊軍部對軍隊管理不力,軍隊騷擾地方,導致民怨沸騰,而軍部則以國事為重,財政無力養活軍隊,不得不飲鴆止渴,采取這種手段來募集資金維持軍隊存在。好在當今陛下已經不大理政,許多大事情都由幾名朝中重臣應對解決,而最終的解決還是只有和稀泥,讓軍方一面申飭駐軍,減輕晉中民眾負擔,另外一方面也希望士紳民眾理解當前政府的困境,暫時忍耐一段時間。

不過這種事情很難讓煤商們所接受,尤其是帝都有著強大背景勢力的煤商更是如此,於是一部分煤礦開始轉向西面的河間、龍泉和黑山投資,而另外一部分則開始公然拒絕繳納捐輸,直接引起了雙方的沖突,晉中局勢也日益不穩。而這一次之所以突然進行軍隊布署調整,一方面固然是加強帝都外圍防務,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已經相當惡劣的軍民關系,至少調整了布署之後,新來的第四軍團也可以重新建立一種相對緩和的關系,當然這只是軍務總署一廂情願的想法。

煤商們希望回到以往的景況,然而帝國多達七個軍團的大軍必須要由人來承擔軍費開支,鑒於近一兩年來持續的旱災已經讓農民吃飯也難以維系,要想讓農民來承擔這樣的一筆巨額費用只怕就會立即引發農民的暴動,帝國高層經過反復思慮還是只有將這筆開支算在商人們頭上,尤其是頂著晉商這道光環的煤礦主們。

應建明和他的上司第四軍團軍團長許向陽都清楚這其中的關節,之所以許向陽寧肯自己在帝都遙控指揮也不願意直接駐守晉中,其中很大一個很因就是他不願意直接面對那些煤礦主們的發難,要知道這些煤礦主們背後都有著莫大的靠山,許向陽只想安安穩穩的過渡一下,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與帝都高層這些高官們關系弄得太僵,這些走鋼絲一般的難題便一股腦兒的推到了全面負責晉中府城防務的應建明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