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氣吞萬裏 第三章 亂局 第十四節 遙指天南

這一系列的討論雖然有沒有能夠立即確定將來李無鋒統轄地的政權組織結構,但也初步為所謂的西疆都護府勾勒了一個雛形。對咨議院組建的構思來源於北呂宋,但卻是無鋒在西大陸遊歷時見識到巴比倫海周邊一些城市共和國建立的議會帶來的啟發,不過無鋒暫時海未想過也真正在自己的領地內建立這樣一個自我約束的機構,不過他覺得可以建立一個類似於為自己和政府提供決策建議的機構,所謂的廣納賢言廣聞眾議大概就是這各意思吧,至少可以用過這個渠道一定程度的了解各個階層關心和關注的事情,雖然這並不準確。

不過無鋒的這個創意性舉動在當時卻並未贏得包括他麾下重臣們的支持,在他們看來掌握民意當然有必要,但未必非要通過這種渠道來了解,建立這樣一個機構並不能對領地內的發展產生多大實際效果。而即使在幾百年後的有些歷史學家看來,李無鋒的這個標新立異的創舉也不過是遮人耳目的一種假象,從咨議院的功能作用和權力看來,似乎除了一種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建議權,沒有其他任何能夠對政府產生強制效力的權力,這純粹就是一個擺設。但後世不少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卻對李無鋒的這個創舉大加贊賞,稱贊李無鋒的這一措施開創了歷史的先河,第一次在東大陸這個皇權唯一的地區吹起了一股清風,這個咨議院雖然在當時甚至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能起到多少實質性的作用,但卻已經具有了某種限制政府權力的雛形,至少政府需要認真聽取這些來自各地區各階層的民意代表們反映的問題,尤其是在後來隨著民意代表名額和代表的階層族群以及利益團體越來越廣泛,這種作用就顯得越來越明顯。

拿李無鋒的話來說,這至少可以多了一條了解民意的管道,至於民意是否符合國家利益,是否就需要立即付諸實施,那就需要決策者來作出判斷了,最後的決定權依然掌握在決策者手中。這也許就是無鋒的初衷。

鑒於西疆都護府的建制需要帝國中央政府批準,所以在未能得到帝國中央政府批準之前,關西六府的事務依然只能維持原狀,好在蕭唐蘇秦的到來已經就大的行政事務達成了一致意見,而王宗奚則成了主要操作者,組建西疆都護府的前期工作也就主要落在了蘇秦和王宗奚身上,蕭唐也只是在瀘江逗留了三天便需要啟程返回慶陽,畢竟西北只留下一個王繚在獨撐大局。到這時候,無鋒才發現自己手下作為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依然太少,打江山難,坐江山更難,這句古話到這會兒無鋒才深刻體會到,也許自己真的該好生思考一番如何建立一種發掘招募招攬各類人才的常規機制了,單純從帝國大學和西北大學中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勉強能夠勝任一般的事務性工作,但真正能夠進入自己核心為自己效力分憂的人才依然太少,這是自己的一大失誤。

兩個商人模樣的家夥從南豐府興隆大街北段的一個小巷口中親熱的走出,早有馬車在巷口接著,二人上車直朝城外馳去,看兩人談笑風生的模樣,外人真以為這是兩個生意夥伴可能又是去某處消閑,誰也不知道他們在一刻前還是素不相識之人。

坐在馬車中,林克心中十分平靜,他在思考著自己這第二個任務。作為西北外交部門的特使,這次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半,緬地之行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收獲。雖然溫家在緬地中南部民眾中獲得了很多支持,但面對絕對優勢的天南軍,他們仍然處於下風,民眾的支持不能代替軍事實力上的差距,何況郎家依靠和原來的老緬王聯姻在緬地中北部仍然有相當支持者,尤其是在目前郎家軍事實力占優的情況下,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溫家。

可是溫家已經走投無路了,除了自己代表的西北一方支持,似乎沒有人肯對溫拿一顧,中部地區已經逐漸淪入天南軍的控制,而且局勢還在朝著不利於溫家的方向發展,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持,也許正如自己上司預測的,溫拿撐不過六月了。對自己的造訪,溫拿是望眼欲穿,面對天南軍的節節進逼,溫拿雖然竭盡所能,但依然無法阻擋頹勢,強弱懸殊的軍力讓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展示緬軍的堅強鬥志,溫拿還特地讓自己去參觀了幾處緬軍營地,也許他說得沒錯,緬軍的確鬥志高昂,但從後勤給養到武器裝備,都暴露除了嚴重的不足,這直接危及到了軍隊的戰鬥力。

還好自己的到訪終於讓溫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希望,但光是憑一些財政援助恐怕難以讓緬地局勢起死回生,要想讓溫拿繼續堅持下去,恐怕必須要自己一方出兵才行,這是林克在綜合了許多方面的所見所聞得出的結論,他準備在自己返回西北後向自己上司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