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氣吞萬裏 第二章 中原 第四十六節 瀘江府

瀘江府的一幹士紳們早已迎候在城門外,在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占領者後,他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占領者。不過這一批占領者看起來似乎與前兩批不太一樣,帝國皇帝陛下的紅人駙馬,戰功赫赫的西北王,對外擴張的急先鋒,這一系列名頭讓一幹商人士紳都覺得也許這一段時間裏連續不斷的戰亂恐怕是該到了一個盡頭了。雖然從太平亂軍開始,經歷了林家的統治,連郎家也曾短時間裏入主,三家在政策上三家都並未作出太大的變化調整,但頻繁的戰亂還是給瀘江帶來了許多傷害。

商路時通時斷,攻城戰對城市的損壞,水路運輸的中斷,這些都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瀘江百姓士紳的正常生活,眼下新的主人到來,而鄰府巴山的已經先一步易主,新主人究竟會給瀘江帶來什麽樣變化,這才是大家急切需要知道的。

負責接收的西北官員並沒有采取統一接管的政策,幾乎所有的普通官員都保留了原來的工作,除了內政部門由西北派來的官員接手外,其他一切似乎都沒有變化。郎家任命的官員在林家接手瀘江管理的時候便已經消失,而林家的官員也一樣隨著林家大軍的撤離而自動讓位,所有這一切變化似乎並沒有對瀘江府城內的情況帶來多少混亂和不便,可見瀘江城內的士紳們已是對這種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局面見慣不驚了。

但是對新主人有著迫切期待的人也不少,在太平軍入主瀘江的一段時間裏,不少貴族地主的流亡為太平軍收刮和拍賣留下了不少可資利用的東西,而太平軍無一例外的將這些東西充公拍賣,而與著太平軍有著某些特殊關系的一些人士自然是這方面的受益者,但隨著太平軍在關西統治的終結,林郎兩家的先後入主,親附於這兩家的力量也先後出頭露面,瀘江城內連續不斷的實力變化也讓瀘江城內的各方勢力的經濟利益格局出現了許多變化,趁著新任主人的入主,大家都希望能夠借此機會有一個了斷。

一時間瀘江城內時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都在竭盡全力運用關系爭取著能夠獲得新主人的好感,希望能夠在接著到來的利益分配大戰中分一勺羹。

漢中林家軍隊顯然已經接受了自己不可能再控制漢中城的現實,連續不斷激戰造成的巨大損失已經讓他們成為強弩之末,完全是憑借著一股慣性再抵抗著郎家軍隊的瘋狂進攻,那主帥自己的看法,如果帝國軍再慢上兩天,只怕這漢中城已經易主了。帝國大軍的到來解了他們的倒懸之危,將漢中城防務交給司徒峻是他們能夠接受的結果,至少遠勝於交給郎家或者西北軍,畢竟林家已經和司徒峻有了很深層次的意見交流,即便是沒有這個原由,讓帝國軍控制也比另外一個窺覷漢中的惡鄰──西北李無鋒強。

所以在郎家大軍開始撤離漢中府城外圍時,林家方面也派出了使節與西北派出的使節一道在漢中城內商談漢中的歸屬以及林家殘余軍隊的去留問題。一切都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中進行,西北代表同意了林家軍隊借道瀘江返回三江,而司徒峻一方的代表也承諾按照原議漢中府的西北六鎮交由西北一方暫時控制管理,但西北將不在這六鎮駐軍,漢中府城以及剩余十二鎮的控制權交由司徒峻推出的通過帝國行政總署任命的新任漢中城守,雙方也一致同意關西郡郡守一職暫時虛位以待,待關西局勢平穩後再與漢中六鎮問題一道由雙方來共同商量。

總而言之,一切就在這略顯平靜的十月中過去了,無論是巴山和瀘江由西北接手,還是漢中的易幟,一切都顯得那麽平靜,平靜得如同一切本來就是原樣。但平靜中卻隱隱醞釀著暗流,許多人都在期待著某種打破這種沉悶局面的變化出現。當然這並不代表這一切都原封不動,巴山和瀘江的經濟政策如那些商人們所願的那般出現了變化,關稅的統一,商品稅的調整,巴山到瀘江道路的修繕,這一系列變化讓商人們都看到了新的希望,但卻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美妙。首先在稅率上並沒有了西北那邊的優惠,雖然關稅統一了,但這只是指與西北地區的關稅統一,關西的商品更多的是輸往帝國內地而不是西北,這其實並沒有太多變化,商品稅下調曾經讓商人們欣喜若狂,但相比西北,仍然顯得高了許多,這些都讓瀘江的各方勢力感到失望。

巴山和瀘江之間的道路進行大規模的修繕,與其說是為了發展商業和運輸,更重要的卻是從戰略角度來考慮,沒有了漢中,處於林家、帝國以及馬其汗人控制的巴陵府之間,瀘江的地理位置顯得太過偏僻和遙遠,而這也恰恰是它至關重要的地方,這是一支觸角,一支伸向帝國南方的觸角,它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帝國南方這座大糧倉的脈搏跳動,也可以撫摸到三大藩之一的林家的身軀,它甚至還可以挽弓引箭讓馬其汗人感受到來自西北的寒意,總之它的位置太重要了。